1)《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_解深密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在要说这部《大乘百法明门论》之前,我私下里了解了一下我们大家对宗的所知究竟有多少,还不错,大家对唯识宗基本上已经有了一个宏观的、系统的了解,这样呢,我们就不必多费时间,直接述说这《大乘百法明门论》。

  按照一般的习惯,先要说题目,我们现在也不免俗。

  这部论的题目叫《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这两个字呢,其梵文为Mahāyāna,音译则为摩呵衍那。“大”字不必要多说,它一般指范围、程度等比与之相比较的物件广、深。“乘”是运载工具,即四匹马拉一辆车。自西元前二年(或西元六十七年)传入中土,直到唐宋,各种经论基本定型了,而此间呢,中国一般的交通工具,最豪华最高级的就是马车,翻译佛教经论时就用“乘”字了,它表示最殊胜的运载工具。(这里当时说得不太严谨,其实yana的本义就是车子,就是说我把本义车子说成了引申义)与大乘对应的是小乘(Hinayānā,希那衍那),即小的、较劣的运载工具。深一点儿,则是大乘法门可以运载较多的,使之脱离到达;小乘呢,相对来说所度的人就较少。小乘修十二有支等,以达到阿罗汉、辟支佛为最高目标,自利为主。大乘则修四摄等,以成就为最高目标,广利众生。小乘就象自行车、摩托车、小舟,以自己乘为主,最多还可以带有限的几个人,而大乘则象汽车、火车、巨轮,就可以运载很多的人了。而且大乘可以包容小乘,就象相对论可以把牛顿力学包容进去一样。

  另外,“乘”呢,既是一种工具,那就还有一个意思,什么意思呢?佛曾说过这样一个事儿:一个人要过河,他就乘了船,过去河后他想,船这么有用,我怎么能丢掉它呢?于是他就背著船继续上路,这是不是很愚痴?也就是说,工具在用过后就该丢掉了,你不要背著它,不然的话,工具就成了障碍。现在“乘”既是工具的意思,也就是说,“乘”含有“舍弃”的意思在里边儿。整个都是工具,这样,也就是说舍弃!这样一来,大家就该记住,乘有两意,一个是运载,一个是舍弃。

  百法,这个“百”是数目字,一百。这“法”字呢,梵语为Dharma,读作“达摩”,意思是一个东西,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保持一定的自相。比如这个答录机,它有一定的相貌,这么大的体积,这么大的质量,这么个颜色,由此相貌我可以知道它与这个黑板擦不是同个东西。这个答录机即可称“一法”,这黑板擦也可叫“一法”。我这个人、这支粉笔、那盆花、这座房子等等都可以叫一法,具体的如此。再比如,大清帝国这个朝代,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