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 欲攻昌邑先断援_三国之最风流无删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道:“曹东郡的援兵随时可能会出发,梁丘城距离方与,百里远也,不宜用步卒往夺,当需骑兵。玉郎可也。”

  ……

  乘氏县外的营中。

  曹操与程立、陈宫、满宠等等属吏计议。

  高平、湖陆、方与相继失陷的军报络绎传来。

  曹操虽知因了袁遗的逃跑,山阳郡此时必定人心散乱,却也实在没有想到,徐州兵的进展速度居然会这么快,短短的三两日功夫,就接连打下了高平等三座城池。

  自方与往西,过了东缗,就是昌邑了。

  陈宫语气坚定地说道:“明公,昌邑不可不援!而且时不我待。敢请明公,即刻遣将出营,火速援救昌邑!不然,恐将晚矣。”

  程立是不赞成在山阳、济阴与徐州兵死战的,在他看来,目前最好的对策,应是暂避徐州兵的锋锐,撤入东郡,依仗黄河自御,候徐州军兵钝了以后,再寻机与之作战。

  但那天经过与曹操的谈话,他而下也知,曹操所忧者,是担心如果不顾陈宫等兖士“保家卫国”的要求,於现下即撤入东郡,只怕便会就此失去大部分的兖州士心。

  平心而论,曹操的这个政治考虑,是非常正确的。

  所以,程立虽是反对陈宫的建议,从曹操的顾虑角度出发,却能不再提出异议。

  不但不提出异议,他还尽心尽力地为曹操出谋划策。

  他说道:“我军驰援昌邑的道路共有两条,一条是从乘氏出兵,一条是从定陶出兵。如从乘氏出兵,需在昌邑城北渡过济水。现今许显部就在昌邑的北边,他绝对是会来阻击我军渡河的。走定陶出兵的话,沿济水南岸而行,可无虑许显部。两条道路,立以为,走定陶为上。”

  曹操沉吟多时,乃有不同的意见。

  他说道:“若走定陶至昌邑,固是可以无虑许显部,然昌邑城西南有梁丘城,万一被徐州兵抢先占据,将会阻我援军前行。”

  程立说道:“可如果走乘氏,奈何许显部?”

  曹操说道:“我意兵分两路,一路走定陶,大张旗鼓;一路走乘氏,倍道兼行。”

  程立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说道:“此虚实之道也!”

  “正是!以公之智谋高远,既然提议走定陶援昌邑,那么我料荀镇东十之八九也会这样认为,判断我军的援兵会走这条道路。如此,我干脆就用定陶的援兵,来吸引荀镇东的视线,促他集重兵於梁丘城,同时,令许显掉以轻心;而援昌邑者,实乘氏之援兵也。”

  程立赞道:“明公深谙兵法,立所不如也!”

  援助的战策定下,曹操便就传檄命令驻在定陶的济阴太守吴资,遣兵少许,声势大张地往援昌邑,以刘若率部从乘氏潜行。

  军令传下,史涣当日即引战士五千出营。

  ……

  方与城。

  为了争取攻打昌邑的时间,荀贞没有在城中久留,等士卒稍作休整,就出城带领各营,赶往昌邑。

  这时如从空中向下俯瞰。

  可见昌邑东边百余里外的方与城外,一支徐州兵马疾往昌邑赶去;昌邑西北边的乘氏,则相继有两支兵马出发,一支偃旗息鼓,悄悄地往六七十里外的济水渡口而行;又有一骑绝尘,从乘氏向南,奔赴定陶县城。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