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2章_纨绔出山李坏李长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个传承几千年不变的精神,那就是自强。

  自强来源于儒家学说,确切的说来自荀子的观点,荀子一直强调自强。

  他之所以强调自强,是因为他认为“天道自为”所以人要自强。

  道家认为“天道无为”。荀子说“天道自为”,就是自然界自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人而改变,天不会因为人们怕冷就没有冬天,地不会因为人们怕远距离就变短。

  所以人只有一条出路,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所以荀子一直强调人要自强。

  这就是几千年贯彻中国人脑中的核心民族思想之一,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中国从古至今都令人畏惧,许多名族,国家,被武力打败,被暴力镇压,就会彻底征服。

  但中华文化区却不会,每一次落魄,都会伴随更大的反弹和崛起,因为自强不息,这荀子唯一被后人继承的思想,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或许不会每个人都刻意去记得,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被其影响。

  而这个自强不息背后,更深层次的隐藏着儒学给中国人的内在名族心理,那就是——“我们是天命所归。”

  是的,正因我们是天命所归,所以强大时中原更加在意自身的内部提升,而不注重对外扩张,正因为天命所归,所以每一次落寞弱小时,都不会自暴自弃,顺应统治,而是相信自己能王者归来。

  这种内在的民族心理有正面积极的地方,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在于让中原王国更加在意内部提升,很多时候都会百姓富足,兵强马壮。同时让中国文化核心圈内的王朝都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但负面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天命所归”这种思想,也有让中原王朝走入自傲,封闭的风险。

  如今景国就在这种沉重的思想负担中有些扭曲了,不是他们不行,实在是之前的朝代太厉害。

  汉王朝时,如今的夏国,交趾,白夷,大理,辽国南方大部都是国土,而且北方外族,西北蛮夷,东面高丽半岛,处处在兵锋下臣服。

  到汉末,哪怕三足鼎立,魏武帝曹操还能一边与诸多诸侯对抗,一边抽空把北方外族打得屁滚尿流。

  到隋时也是,可偏偏到了景国…

  高祖建国之后,对外作战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冢道虞的战绩了…

  无论文人才子们写多少锦绣文章歌功颂德也无法改变事实,人们心理是多少有数的。

  一边自称大汉后裔,却根本不及大汉武功,没有汉王朝的气壮山河,没有汉王朝的扬眉吐气,没有汉王朝的虎踞天下诸寇臣服。

  这种沉溺于过去辉煌与现实对比之下的无奈,成为全国性心理,影响朝廷上下,使得民众对这次“胜利”格外珍视。

  毕竟汉王朝巅峰时期有五十多个附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