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9章_纨绔出山李坏李长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前方探子回报,景军大部似乎前进的很慢,完全没有一鼓作气北上的意思。

  即便如此,没人敢轻易放松警惕,李长河和他手下的大军,已被溃退逃回山海关守军说得神乎其神。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说那些守军夸大其词以此推脱责任,但山海关几日之内土崩瓦解的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人不精神紧绷,生怕步了后尘。

  ……

  李长河嚼着干硬的肉干,端着一碗鲜鱼汤,正看挂在帐中的详细地图,辽西走廊上除去几个重镇,还有大小村落,一些堡垒。

  好在耶律大石给给他详细标注这些堡垒的位置和详细构造,当初这些堡垒是辽国修筑的,金国接着用,结果吃了大亏。

  这些堡垒大多修筑在隐蔽位置,或者高地要道之上,没想到因为耶律大石的情报,他们早就暴露,一路上金军利用大炮,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城拔寨,金军被打了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怎么被打的。

  一路上俘虏众多,杨洪昭,魏雨白,严申,还有后方留守的魏朝仁也写信来都建议他趁胜进军,说不定能一鼓作气拿下宁远给金国更大的重创,即便不能主动权依旧在他们手中。

  可很快问题也接二连三而来,。

  首先是随着战线拉长,越过山海关之后,后方补给压力逐渐变大,必须从燕山府征发更多徭役才能给大军补给。

  燕山府本来就是新纳入景国没几年,之前已经征发过一批徭役,有数万之众,毕竟十万大军的补给可不是开玩笑的,只是之前战线离燕山府近,不用太多劳力。

  如今随着战线快速北移,需要越来越多劳力保证大军补给,有接连征发好几次,燕山府一带本来人心就那么稳,如今已经是有民怨,一些流言蜚语悄悄流传,好在大军连战连捷,暂时还能稳住。

  北方人口不像中原那么多,这样的徭役对百姓压力是很大的。

  李长河想过百姓的苦处,不过现在还不能撤兵,他只能尽量协调,给每个徭役发一点钱。

  以前朝廷征徭役是要百姓自带粮食给朝廷干活,后来景国太祖皇帝改了,规定征发的徭役国家必须供给粮食,不必自带,可即便如此,除非走投无路也少有人愿意。

  而如今他又近一步给徭役发钱,虽然很少,朝廷也负担不起太多,总能稳定人心,让这场仗打得更加持久,不过这些工作也一定程度拖慢大军主力前进速度。

  不过这只是小事,最大的锅还在他自己。

  李长河犯了心慈手软的毛病。

  破山海关后景军在辽西平原一路追击溃不成军的金军,不过他下了命令,不得贪功冒进,越过金军堡垒追击,那样可能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

  结果还有几个连急于立功,一路不管金军大小堡垒,直接追杀到宁远城下才返回。

  结果折返时候被人堵在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