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5章_纨绔出山李坏李长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延续皇家血脉,是再好不过的结果。

  德公也是认同此举的,这于国于民都是善举。

  若是黄太孙执意开疆拓土,再留不世之功,那大可登基之后另派大将,总之不能自己去冒险。

  而皇上让这么多人写,就是要选一份写得言辞贴切,能安抚黄太孙的。

  此举一来看出皇上对李长河的关心,二来也说明此次北征之后李长河在皇上心中地位再次涨高,以往素有独断之举的皇上也会开始顾及其想法了。

  德公有些欣慰的抚须,他家中儿子不争气,好在孙女嫁对了人。

  皇太孙地位越高,阿娇的地位也就越高,届时有这层关系在,王家即便没有他,日子也不会难。

  这么想着,福安公公突然过来,说皇上让他到内院说话。

  德公连忙绕过屏风,穿过走廊,后院小亭中,石桌上几个小太监正在煮茶,皇上脚边放着炭火,中秋之后南方也开始有丝丝寒意。

  “陛下。”德公行礼。

  皇上摆摆手道“免礼,作吧。”

  德公顺着皇上所指,坐在石桌对面。

  “你觉得长河会同意撤军吗。”皇上开口。

  “陛下金口玉言,普天之下谁会不从,皇太孙自然会恭顺陛下之意。”

  “你知道朕说的不是此意。”皇上不满,指节轻轻敲了敲桌面。

  德公明白不能再模棱两可装傻,于是只好开口,“皇太孙以往作风来看,让他撤军可能确实会有些…抵触。

  不过无论如何,陛下是为家国大计着想,是为将士们考虑。”

  皇上没说话,默默想了一会儿,“他会理解么。”

  “皇太孙一定会理解的,他向来聪慧,定能明白皇上用心良苦,明白皇上对他的爱护。”

  皇上没说话了,只是点点头。

  随后,小太监陆陆续续将各个翰林学士拟写的圣旨送进来让皇上过目,最终皇上选中一份,拟旨的人年方三十出头,名叫周维,今年才进翰林院,实属难得。

  而且此人显然很懂事,猜到皇上让他们拟旨的原因,圣旨之中虽称赞将士和皇太孙功劳,却不是主要,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叙说皇上爱护将士之心,又说皇上对孙儿的关爱,温情脉脉。

  其余人些的圣旨关注点都在战功上,只有这个叫周维的人明白皇上心思,这样的圣旨到了北方,皇太孙即便不想撤军,也会明白皇上苦心。

  德公也露出笑容,不管走多远,也该回家见见自家孩子了。

  想到这,德公决定待会先去看看阿娇的孩子。

  …

  王府小院,阿娇和诗语躺在竹编躺椅上,旁边放着火盆,暖烘烘的,不远处两个奶娘正在哄孩子。

  带孩子的艰难天下父母都懂,大户人家为了让主母不劳累都会配奶娘。

  诗语正跟阿娇说话,她有一颗玲珑心,自然明白阿娇是有失落的,殿下出发前专门安慰过她们,生男生女都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