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9章 联合防务的订单_工业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行业寡头。

  兰董能谈下10万辆出口订单,估计费了不少口舌,也动用了不少关系。

  徐飞搞定手头项目,拿起情报瞧一瞧。

  飞艇建造周期有点长,即便拥有全套技术的通用电气,估计最快也要在年底完成第一轮测试。

  所以,近期无事。

  也所以,接下来几天,徐飞恢复了正常生活。

  早上起床后,先围绕大泽动力跑了一圈。

  吃过早饭,检查新生产的作战服,再统计高仿基洛夫材料库存。

  中午瞧瞧自家‘地球危机’的拍摄,顺便跑‘星球大战’的片场学习学习,再拐到职工活动中心欣赏齐达内狂虐小屁孩。

  下午3点半,倒班点吃过饭,跟员工们一起看会奥运,傍晚到实验室溜达溜达,了解各个新产品的研发进度。

  忙活到凌晨,回到徐家新村,洗漱洗澡,倒头便睡。

  生活充实,且有点焦虑。

  因为随着奥运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现实场景与资料片重合。

  加上之前的澳区回归、千禧春晚……

  再瞧瞧后续的资料片,什么病毒、什么变异、什么洪水、什么冰封。

  想想就心慌。

  当然,徐飞早就知道这些,也在拼命赚钱做准备。

  但扛不住灾难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离谱啊!

  ……

  一周后。

  电视节目中,终于出现了那位参加竞走比赛的女选手。

  赛程没什么变化,前五名犯规被淘汰,己方教练组离场,女选手拿下冠军。

  只是这次没人将其遗忘,不仅有红旗招展,还有无数响亮的掌声。

  “我这也算改变了历史。”

  徐飞振作精神,继续使用嗖狐小号,为自家飞艇造势。

  随着飞艇科技的声名鹊起,无数质疑也接踵而来。

  比如铁皮公司提出的‘三大概念’。

  飞艇隐身原理没什么毛病,但飞艇体型庞大,与雷达波的接触面远超飞机,如何有效的将那么多雷达波折射出去?又或者吸收?

  目前似乎没有那么好的吸波材料,也没有那么廉价的折射漆料。

  以B-2为例,每次飞行都要重新喷涂,费用高达2000万美刀。

  置换到基洛夫飞艇,飞行一次怕不是需要消耗几亿美刀。

  这让许多人怀疑,基洛夫飞艇在大平洋深处的实验,属于造假。

  相对飞艇隐身,空中航母的争议更大。

  主要涉及重型战斗机冷启动的问题。

  3万米高空,需要考虑大气压、含氧量等等。

  如果把战机直接丢下来,按照自由落体计算,大约150秒抵达地面。

  目前的现代战机,通电→电子设备自检→启动引擎→引擎80%转速→加力→推进,至少需要三分钟。

  显然有点反应不过来,就摔成废铁。

  然而,徐工程师尚未解释,北美軍部率先跳出来,声称NASA早就有成熟的技术。

  并且可以将‘辅助动力系统-APU’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