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7.梅雨_六十年代春莺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很热情,这个花生可不是一个人做的,最起码七十二道工序,从选土拉胚利胚,上色勾边怎么也得几十个人过手的。”黄莺亲自体验了,知道一个流程一个流程的,那种全才还真的没见过。

  一个人,会一种手艺,拉胚的一辈子,利胚的一辈子,几十年就会这一个,就精通这一个。

  “真的是长见识了,一直待在北京,突然觉得应该多出来看看。”老三听着黄莺在那里说,觉得手里这个小东西也是来之不易。

  “是啊,这些好东西应该宣传出去的,不然就会流失,一辈一辈的匠人在这里,应该传承下去的。”黄莺说的有点沉重,时代脚步会越来越快,谁会等等景德镇的老匠人呢?

  老三等雨停了,带着一盒子的瓷器回北京了,他直接去找李东阳,打开那一盒子东西。

  “你看看,这是我去景德镇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觉得怎么样啊?”老三看着李东阳,他发现了一些东西,实在是太好了,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做点什么。

  “怎么了,东西很好啊,哟,这是瓷器做的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李东阳也是个乡巴佬,北京人去哪里都觉得不如家里的好,现在这种觉得景德镇好的时候很少。

  “全是瓷的,看看人家这些工艺,我想在北京给做下去。”

  “不是开玩笑吧,老三,是好东西,可是大家不识货啊,没人买的。你说买个收音机还能用,买这些不适用啊。”李东阳不看好,觉得太高雅了,大家现在还是喜欢物质。

  “我们可以宣传啊,可以办展览,什么不都是一股子时尚,一股子风潮,你看看现在的喇叭裤,谁能想到呢。”老三觉得很有市场,做奢侈品中档,可以是艺术品。

  李东阳觉得胆子很大,但是他就喜欢老三的胆子大,有头脑没有魄力。

  什么叫流行啊,把握好了就是流行,宣传到位了,情怀到位了,不就是流行。

  最后还是心动了,俩人准备干一票大的,现在钱不少,但是也要多考虑一点东西。一个人越有钱,对社会的的责任感也就越多,想着为传统为历史做点什么。

  这个想法很大胆了,几十年以后大家才发现的问题,现在就能想得到,并且愿意去做。

  黄莺最近老是去看碎瓷片,她把所有的流程都学习了一下,然后看着山一样的碎瓷片,堆在那里,全是垃圾了。

  她觉得很遗憾,每一个其实只是略有瑕疵,但是绝对不能流通出去,规矩就是这样的,不好的穷死也要砸了。

  很多都是仿的名器,那种古代的大官窑。她开着手里的这个三角形的,这个据说就是柴窑。

  汝窑存世67件,柴窑只是历史有记载,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据说存世不超过三件,这些都是几十年以后的发现。

  她就注意一下,看看有没有碎瓷片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