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章 小高炉_缅甸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厂门口形成了一个集市,连几十公里外的山民也过来购买刀具。

  市场反响大好,根据地民政部反应迅速,组建商队,开展农家下乡活动,成功将自产的铁制品变成根据地的新财源。

  有了回笼资金,铁厂更有信心,用坩埚炼钢,制作出渗碳的钢具,满足根据地更高质量的农具需求。

  铁厂投产后,张扬有空就来看看,感受刚起步的工业魅力。

  “徐厂长,厂里要改进小高炉?”

  “小高炉改进空间很大,我们计划做一系列的技术升级。”来自春城的徐建脸上满是自信,毫无刚来木姐时灰败气息。

  初时,徐建为首30名技工,以为是被发配边疆,满是沮丧情绪。

  随着铁厂的投产,丰富的现金奖励发放,和上级给予的回城承诺,技工团队迅速恢复精神,主观能动性很强,野心勃勃的想要升级小高炉。

  徐厂长把升级分案总结成一句话:

  炼更好的钢铁,延长高炉寿命。

  为了炼好钢铁,必须设法给高炉提供有更好的矿石。徐工团队计划改进脱硫工艺等炉前工序,提高生料的品质。

  升级炉衬结构,以提高炼铁温度和延长高炉的寿命。

  说得简单是为了让张扬更好理解,实际上小高炉的改进工作一点都不简单,要做到徐建所说的程度,起码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徐厂长,你说得我都支持。不止改进高炉,也要试着小规模炼钢,哪怕失败了,积累一些经验也好。”

  这座小高炉闲置时间太长,所剩的可生产时间不多,再怎么改进也不到3年的寿命。

  在张扬计划中,待莱别山水力得到大规模开发,直接跳跃到电炉钢时代,利用根据地丰富的电力炼钢。

  不过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高素质的工人运作。

  给徐工团队更多的锻炼机会,是为了培养一批熟练的钢铁工人。

  铁厂内除了国内来的徐工团队、迈达族铁匠,还有一批九旅选拔的预备钢铁技工,他们要拜国内技工为师,学习各项技艺。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