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工地上的做题家_缅甸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拉机,“就柳江拖拉机,旅部一次采购了15辆,还差那点钱?”

  谭木西没再找借口,拉着旅长去南边的玉米地。

  冬耕时种下的玉米、土豆、番薯,其中红薯割了两次藤喂猪,早就产生效益。

  玉米在抽穗,等过几天插秧完了,要给玉米地追肥。

  玉米和土豆生长周期,大概要120-160天,要过一个多月才能成熟。

  绿油油的农作物,就是能让人心情愉悦。

  张扬放下刚才的那点小情绪,高兴的说:“老谭,看看番薯地垄开裂了没有。”

  地垄下的番薯长大了,就会拱开覆土,垄上泥土会裂开一道道纹路。

  谭木西翻了一会薯藤,找到一个大裂缝,“旅长,还真有大番薯!”

  张扬给他一个白眼,“赶紧挖出来!”

  客家人说一个人笨,就是他是番薯,大番薯就是大笨蛋。

  谭木西嘿嘿一笑,他也知道这是骂人的话。

  扒开泥土,老谭挖出一个拳头大的长薯,交给旅长,然后小心把土盖回去,免得藤根暴晒而死。

  张扬拿着红薯到水渠里去洗,用刀子把皮划破,细密的白浆冒出。新鲜的红薯,会有很多粘手的黏液。

  吃一口红薯块,生脆里带一丝甜,满满的儿时味道。

  “老谭,提前一个月就有大薯,今年红薯收成差不了!”

  谭木西笑着点头,“我估摸着一亩少说5000斤。”

  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只要是肥田,不招水涝旱灾,收成差不了。

  农场前后种了四百多亩红薯,按这个亩产算,总产量达到一千吨以上。

  缅北光、雨、热丰富,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雨季来临前,还能收一季番薯等杂粮。

  就凭红薯,今年雨季,根据地不怕饿肚子了!

  “老谭,农场是根据地的粮仓,辛苦你们了!”

  老谭红了眼,虽然水田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