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47章 故技重施_西游:我在大唐搞娱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跃然而起;再一挥,一块块大石全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纷纷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

  转眼间,这些“猪母”又都化作大石头层层堆叠起来。

  有一只“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走得慢,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最后一座桥墩已经造好了。

  它只好卧在旁边,成为一块躯体肥硕的“猪母石”。

  当奔腾的海潮再度席卷而来,蔡守长已指挥工匠奠定桥基。

  首战告捷,群情鼎沸,欢声雷动,四十六座桥墩犹如中流砥柱威镇狂澜,吓得龟精蛇怪胆战心惊。

  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义波的和尚,竭尽心力募集建桥资金,受到不少朱门豪富的刻薄嘲笑。

  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讨来的每一个铜钱都用在造桥事业上。

  无论严冬酷暑,这位僧人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热心为民工烧茶、送饭,还时常上芒鞋山采集草药,为患病的工匠治疗。

  有一回,由于连日风雨,伙房里的柴草都烧光了。

  临时从山上砍下的柴草,湿漉漉的也烧不着。

  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长桥,义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门,毅然把自己的双脚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烧饭。

  说也奇怪,义波和尚的双脚顿时象两根熊熊燃烧的薪木,升腾起炽烈的火焰。

  当他的双脚烧成灰烬时,伙房里一大锅、一大锅的饭都煮熟了。

  造桥工匠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

  后人作诗赞颂义波僧的高风义举:“为架虹桥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釜底炽火红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为了铺筑三百六十丈长、一丈五尺宽的大石桥,急需把数以万计的巨大石板架在桥墩上。

  这个时节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装运石料,因此施工进展缓慢。

  蔡守长为此十分着急。

  一天深夜,蔡守长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着想着,不觉伏在案上睡着了。

  梦中忽见一位白发仙人,指点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请“三人一目仙”帮助。

  蔡守长一觉醒来,将信将疑,传唤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寻个究竟。

  夏得海急忙赶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没碰见什么“三人一目仙”的影子。

  将近黄昏,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以手搭肩鱼贯而来。

  为首一个,只睁着一只眼睛,另一眼瞎;其余两个,双目皆盲。

  夏得海不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吗?

  慌忙拔腿奔了过去,一把拦住,苦苦恳求。

  那三个乞丐见他十分诚恳真挚,也就应允了。

  其中一个口中念念有词:“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

  说罢,三个乞丐忽地全睁开了眼睛,原来竟是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

  三仙哈哈大笑,象一阵风飘然而去。

  夏得海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回来报知蔡守长太守。

  数日之后,果然在洛阳江畔一口古井中,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蔡守长和造桥式匠喜出望外,拊掌赞叹不已。

  建桥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扑鼻,水喝到肚里顿觉止饥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个痛快。

  而这口井从不干涸,酒香四溢,引得周围的人都来此地打水,因此被称为“酒井”。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