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7章 因果根源_天眼宝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琉璃厂中断。林西正蹲在一个摊位前。拿起一本清代的四字经端详,《四字经》是一本诗经,作者不详,许为清朝人。此书专讲为人处世、孝亲敬长之事,语言浅白,易于习诵。流传不广。《易经·序卦》上的解释:“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

  ”这里的“蒙”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蒙昧、幼稚之意;一是启蒙、教育之意,引伸为新生儿童蒙昧幼稚,心智未开,需要启蒙、培养。而《四字经》就是一部为儿童编写的知识启蒙读物。

  看了没有几页。站在身后的童颜。似乎发现了稀奇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旁边那个摊位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露出兴趣盎然的样子。

  林夕放下四字经。查那个摊位上看去。原来是一个身材壮硕。皮肤黑的发亮。甚至在阳光下面。闪着刺眼光芒的老外。正在跟老板砍价。

  而在老外身后,好些个瞧热闹的。已经看了半晌。对着他指指点点。还有人露出窃笑。似乎在笑话他什么。

  林夕现状。不由得好奇。问童颜道:“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老外吗?”

  童颜鲁了鲁嘴。兴趣愈加盎然:“你在看看。这个老外有点傻。”

  联系心中微动。再次看了过去。只见老外手上。拿着一个硕大的琉璃盘。直径约有30公分。整体呈现褐紫色。上面纹路非常美丽。主纹为六乳间以浮雕式的禽兽纹,禽兽为一龙三虎,禽兽均作奔驰或行走状。其外饰三周几何文:一周短斜线纹,一周锯齿纹缘,一周水波纹。镜边缘环绕着乳钉及饰有勾连云纹的圆弧。

  说起这琉璃,林西到也有些了解。

  琉璃,亦作“瑠璃”,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稀有装饰品。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古法流泪的晒制方法。早就已经失传。哪怕时至今日,也无法还原出来。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