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2章 古钱币的传承来历_天眼宝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籍,林熙从书中了解到:所谓钱币,是指退出流通领域的历史货币,是我国历史上用做交换的媒介。

  不得不说,我国历史实在是悠久,不说上下五千年,仅从发现文字记载的商周时期算起,到现在也已经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想要了解的大大们可以查阅一下,所谓的三千五百年历史,是从最早出现甲骨文的年代到现如今计算的,的确是三千五百年),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唯一仅存的古老文明。

  而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直至上个世纪的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包括贝、玉、石、金、银、铜、铁、铅、锡以及麻布、棉纸等不同材质,从贝币到银圆、铜圆,并以方孔圆为主要货币形态的多达上千种流通货币。

  除此之外,林熙还在书中了解到,我国货币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起源更是早于文字,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铸货币更是在其中占据了突出而显要的地位。

  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用“天然贝”(朋贝,也就是贝壳)作为交换媒介物,从而形成了原始货币,当进人青铜时代后,人们铸铜贝以代替和补充天然贝的不足,使得铜贝成为天然货币向金属货币过渡的最早形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行有四种货币形式: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完全统一了币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圆形的铜钱,中间都会有一方孔,象征天圆地方,自西汉以来,匈奴、金等少数民族为了与中原进行商贸往来,也依汉制铸造铜币,并持续长达两千多年,对古代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且深深熔铸在人类文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了众多形象鲜明的词汇。

  在古玩界,钱币的收藏和鉴定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门类,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并雅称钱币为“泉”,或戏称为“孔方兄”,它不但是一种具有浓厚历史性、连贯性、表现性和实用性的文化遗产,还因为其品类繁多,进而体现出我国数千年的货币史、经济史、金石艺术史、铸造史等,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增值功能,并因此并誉为人类收藏史上的“第一藏”。

  也正是因为古钱币重要的价值,我国政府规定,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前的古钱币属于文物,禁止出口。

  而古钱币的收藏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古钱币就开始成为文人雅士的玩赏之物,又到清末民初时,古钱币收藏队伍已形成规模,不但产生了许多收藏大家和专门经营者,还出现了一此专业书刊和民间组织。

  在20世纪中期,我国各级博物馆就已经开始收藏古钱币,民间收藏团体也在不断增加,却尚未形成大规模,随着之后长达十年的社会动荡,使得许多珍贵的古钱币被毁坏,收藏队伍也大大减少。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