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九章 龙骧都尉_踏天无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弱妇孺苟喘延息,嗷嗷待哺。

  而在攻陷黑燕军的甘泉山西麓大营,西园军是俘获七八万降卒,但在战后都被英王赢述下令处决;加上此前攻陷西麓大营所毙黑燕军将卒,差不多有二十多万具尸首,被遗弃在甘泉山西麓的山谷里。

  英王赢述下此毒手,一方面西园军无需编入溃卒扩充兵力,另一方面英王赢述就是确保这些溃卒不会被陈海收编,加强宿卫军龙骧大营的实力。

  太子赢丹及宁氏攻陷松磐岭后,同样是坑杀十数万降卒,以报当年黄麋原大败之仇。

  涟水在战前,是人口将近二百万的大府,战后所剩人口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还都是老弱妇孺。而整个河阳郡在战前,人口多达千万,在经历持续数年的饥荒、战乱,所剩人口可以也就一二百万老弱病残。

  此时太子赢丹总揽对黑燕军的清剿战事,诸路勤王军陆续撤回原郡,陈海及俞宗虎皆受太子赢丹节制,辅助对雁门郡黑燕军的清剿战事。

  天源寨原是黑燕军甘泉山西麓大营外围的一座防寨,如今就剩残城,陈海奏请朝廷,将涟水府治设于天源寨,同时将龙骧营都尉总管府暂时迁到天源寨,他将在天源寨主持练兵、屯田、恢复民生诸事。

  除了周钧率一营精锐进驻小涟水城外,陈海将龙骧营都尉总管府迁到天源寨的当天,与黄双、乐毅等人进入甘泉山西麓大山之中,看到英王赢述坑杀八万降卒的山谷,默然无语,只是让乐毅安排千余将卒,即刻进山收殓尸骸,防止天气回暖后有可能会发生大的疫情。

  龙骧营此前收编残卒,共编五万六千余卒,但屯田备荒之事刻不容缓,而涟水府所遗七八万残民都是老弱妇孺,缺乏足够的青壮劳动力,即便陈海能额外调来大量的备荒粮,也无法指望七八万残民能够赶在夏季之前,开垦出足够活命的田地出来。

  陈海心里也清楚,受京郡宗阀世族控制的朝廷,随时有可能解除他涟水府事的官职,将他及龙骧大营调到别处去驻防,到时候这七八万残民更不要想有谁会出面赈济。

  陈海奏请朝廷,一是想他在涟水能便宜用事,能招抚流民、合并民户,确保每一户都有青壮劳力,不至于令老弱妇孺熬不过去今后数年的饥荒而大量死亡;同时希望龙骧营就地收缩到三万规模,允许大量的将卒编入军屯,以便能在入夏之前,开垦出百万亩粮田来,以应对河阳郡在战后随时还会暴发的大饥荒。

  陈海除了从天机学宫推荐上百名寒门出身的匠师学徒,到涟水府担任中低级乡亭官职,主持恢复民生之事,还通过天机学宫的商队,从雍郡、历川等地,购入数万耕牛及骡马送到涟水,春后的垦荒之事才没有耽搁下来。

  陈海倒不在意他及龙骧大营随时会从河阳郡调出来,只是希望能在调离之前,能为恢复河阳的元气尽可能做些事情。

  四月,太子赢丹率虎贲军对黑燕军在松都山的防线发动攻势。

  大天师巩清辞世、天师巩梁、巩宝相继在甘泉山、松磐岭战死,河阳郡大溃,上百万将卒或降或死,退到松都山的黑燕军将卒士气已经是频临崩溃,而阎渊等将也没有守御松都山的信心。

  事实上在虎贲军进攻松都山之前,阎渊就已经在部署后撤之事,待到虎贲军正式强攻松都山,黑燕军的防线是一击即溃。这时候雁门郡境内所剩最后五六十万黑燕军内部也分裂成三派,一派率部逃往东北的渔阳郡,一部逃入北凉郡向苗氏投降;而阎渊连雁都城都不敢守,率十数万残卒从松都山撤下来,直接往雁门郡北部撤逃……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