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章,芯片研发_那一年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ARM芯片性能出色,但却在个人电脑领域,输的彻彻底底。

  历史上,1985-1986年,Acorn将连续发布两款产品,特别是第二代产品ARM2,结构非常简单,仅仅集成了三万个晶体管,但它的运算能力,比集成了十三万个晶体管的80286还要出色。

  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留意这枚新问世却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伟大芯片,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先一年发布的80386处理器上。

  Acorn公司ARM2的性能虽远超80286,但相较于80386处理器来说却显得稍逊一筹,并没有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等到Acorn公司推出ARM3时,终于超越了80386之时,英特尔的80486又已经面世了,两者的性能依然差了一代,于是结果可想而知。

  就是这样的时间代差,ARM芯片彻底输掉了个人电脑的战场。直到九十年代,Acron转战通信领域,才又重新开辟了新的战场,最终十几年之后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大展身手,完全抢了英特尔的风头。

  但在个人电脑的处理器领域,Acorn却从来没有赢得过任何胜利,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无法动摇英特尔的霸主地位。

  究其原因,Acorn从一开始就输给了英特尔X86的前进步伐,总是跟在人家的身后吃灰,等到好不容易一步一步抹平了两者之间的代差时,英特尔早已在个人电脑领域竖起了应用兼容性壁垒,死死的将Acorn公司排除在外。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Acorn是彻彻底底输给了英特尔公司,但在当下却是不一定,因为姜斌明白前世的Acorn之所以输了个人电脑领域,只有一个原因--时间。

  Acorn公司的芯片可谓是生不逢时的代表,每次刚刚问世,就已经输给了英特尔,变成了落后的产品。而且该公司的财务情况一直不佳,研发投入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技术代差让芯片不能给Acorn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而没有利润的Acorn公司根本无法加大研发投入,来追赶英特尔的步伐,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竞争中Acorn公司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未能够赢得个人电脑领域的脚步。

  不过,正因为姜斌熟知这一段“既生瑜何生亮”的历史,他才从中发现芯片的机会,用海量的资金去填平时间上造成的技术代差。

  经过前一年的准备,在明年英特尔80386上市之前,他有信心造出性能和性价比更加优越的ARM芯片。只要第一步立足,那必将是一个胜利的伟大开始,不仅芯片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也会促进远东地区个人电脑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而且,与前世历史不同的是,姜斌已经半途截胡了微软公司,英特尔不可能再与微软形成影响整个信息时代根本格局的Wintel联盟了,要是ARM芯片能站稳脚跟的话,反而可以形成新的WinARM联盟。

  到时候,无数的兼容机厂商卖一台电脑,不仅要给姜斌交软件的“保护费”,同时还得给他交硬件的“保护费”,那才是真正的躺赢。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真正的市场竞争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简单的性能超越就能完全取胜,必须得配合研发、生产、销售等等各个产业链的发展。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