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各方局势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独坐帐中,呢喃道:“军中只知王将军,六部只知宋相公……”。

  良久,窦建德眼中厉色一闪,当即取过佩刀,下令道:“将此刀赐与宋相公”。

  亲卫领命而去。

  不多时,营中骚动,纳言宋正本,大夏宰辅自刎于军帐中,徒留一地稿纸,纸上仅有一字:“悔”。

  虽不知宋正本写下悔字到底是何意,但不久后,窦建德撤军回到洺州,让高士兴继续进击,然而高士兴屡战屡败,一路败退到笼火城,士卒尽数离散,大夏一阵慌乱,逃亡者不计其数。

  窦建德回到乐寿金城宫后,便下令追封宋正本,或许,悔的应是窦建德。

  李世民继续在柏壁对峙,双方互相试探,仅有小范围的交战,影响不了战局。

  河北窦建德进击幽州不利,而后听信谗言自毁长城,斩掉大夏一文一武两名重臣,退守河北。

  洛阳王世充毒杀皇泰皇帝杨侗,追谥恭帝,忙着清算隋室忠臣,巩固大郑朝堂。

  而江南之地的战况格外激烈,占据海陵,自称楚王的李子通磨刀霍霍向江南,整顿军队后,当即领军直扑江。

  江都留守乃是陈棱,本是前隋右御卫将军,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僭越称帝后,命陈棱留守江都,直到宇文化及败亡,陈棱仍率万余隋军驻守江都。

  面对李子通的进击,困守江都的陈棱只得向占据历阳的杜伏威和占据毗陵的沈法兴求援,杜沈二人自然不是陈棱的盟友,只是这二人都在觊觎江都,不愿江都被李子通攻占,便纷纷派兵支援。

  杜伏威亲自领军驻扎在清流,而沈法兴则命其子沈纶率军驻扎扬子,两军仅仅相隔数十里。

  如若仅有一方派遣援军那李子通必定是难以应对,可偏偏杜沈二人都有派兵,要知道这二人乃是仇敌,互相攻伐,定是不会通力合作。

  沈法兴世居江南,出身吴兴沈氏,大业末年担任吴兴郡守,时有东阳贼寇楼世干起义,杨广命沈法兴和太仆寺丞元祐一起领军讨伐。

  结果楼世干还未平定,宇文化及便弑君兵变,沈法兴威望甚高,早有异心,当即收买元祐部将陈杲仁、孙士汉擒杀元祐,而后打着为杨广复仇的名义起兵讨伐宇文化及。

  彼时大隋尚有些许威望,沈法兴此举赢得江南士民纷纷归附,一路行军一路扩军连破余杭、乌程等地,拥兵逾六万。

  而后击破丹阳贼寇乐伯通,攻占丹阳,占领长江以南十余郡,自称江南大总管。

  在越王杨侗继位后,沈法兴上书归附,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旨设置百官,任命陈杲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月余前,沈法兴攻破毗陵,志得意满,当即自称梁王,建都毗陵,建年号延康。

  沈法兴在长江以南大肆扩张之时,便与占据江淮的杜伏威互有攻伐。

  杜伏威出身贫寒,年轻时潦倒失意,常常靠偷窃为生,出身江南世家的沈法兴甚是瞧不起“泥腿子”杜伏威。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