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7章 宗室联名疏(中)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出乎李道玄意料的是,李孝恭慨叹一声,直言道:“这次太子实在是太出格了,我自是署名”。

  李道玄顿时大喜,若有宗正卿的署名,这封联名疏的分量就不一样了,更何况李孝恭的威望极高。

  民间隐约有宗室四大贤王之称,这四位贤王全部是身有战功,威名赫赫。

  分别是淮安王李神通、任城王李道宗、淮阳王李道玄以及河间王李孝恭,其中又以河间王李孝恭军功最盛。

  看到这联名疏首列空置,李孝恭苦笑一声,“道玄素来以勇武著称,却不知这智计同样出色啊”。

  李道玄明显是担心李孝恭这位宗正卿不同意署名,便先联合其他诸王署名,以此逼迫李孝恭不得不署名,这点心思,李孝恭如何不知。

  “兄长勿怪,事关身家性命,弟弟不得不废些心思啊”,李道玄咧嘴笑道。

  李孝恭署名盖印之后,摇头叹道:“经此一事,太子必废无疑,你们何必要多此一举,徒惹圣人不快呢”。

  李道玄看看左右,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三丈之内,不得近前”。

  舞女侍从闻言看看李孝恭,见其应允方才退下,李道玄见状赞道:“兄长调教得不错”。

  李孝恭见他屏退左右,也是叹道:“没办法,官场险恶,不得不防啊”。

  李道玄的祖父李绘和李孝恭的祖父李蔚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李道玄父母早亡,全赖宗族长辈扶持,他跟李孝恭的关系同样亲厚。

  并且李道玄很清楚,李孝恭跟李世民同样亲厚,此时并无第三人在场,所以李道玄毫不犹豫的说道:“弟弟所虑有二,其一,圣人废太子这是必然,但未必会在第一时间改立秦王。其二,即便立秦王,圣人依旧春秋鼎盛……”。

  李孝恭闻言顿时如遭雷击,指着李道玄斥责道:“好胆,你们这是打算真的逼宫”。

  李道玄慢慢的将联名疏揣进怀中,“事已至此,兄长可是要告发我们?”

  李孝恭面色复杂,很是无奈的沉声道:“秦王就这般急切吗?”

  “此事秦王不知”,李道玄摇摇头说道:“全是我们自发而为”。

  忽然李孝恭紧紧盯着李道玄,终于猜到原因,幽幽喟叹道:“秦王有这般为他殚精竭虑之臣,太子败得不冤。

  只是道玄,你莫要被人利用了,休怪为兄说的不好听,你或许只是一柄剑,你主导此事,势必会惹圣人不喜,你考虑好了吗?”

  李道玄闻言哈哈大笑,举杯道:“兄长是唯一一个道出缘由并为我考虑的人,弟弟心领了。

  其中利害关系我何尝不知,弟弟心甘情愿做秦王这柄剑,只要秦王得偿所愿,即便剑折,弟弟也是无怨无悔”。

  见李道玄如此表态,李孝恭颇为敬佩,直点头道:“秦王登储,自是我等所愿,不过道玄你放心,有为兄在,有秦王在,剑折是不可能的”。

  “谢谢兄长”,李道玄很是感动。

  兄弟二人举杯畅饮,等李道玄走后,李孝恭唤来管家,随口吩咐道:“方才那几人打发去封地,赐予田产,不得擅离”。

  李孝恭独自一人歪躺在软榻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敲击着案桌,迷迷糊糊的呢喃着,“好手段,真是好手段啊,会是谁呢?长孙谨慎有余,房杜胆色不足……”。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