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 重回天牢_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走街串巷仿佛无业闲汉。

  如此行径,却也符合乡下小子进城。

  入夜。

  万籁俱寂,只余几声犬吠。

  更夫拿着梆子,咣咣咣敲响铜锣,扯着嗓子高喊。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一道黑影借着夜色遮掩,循着墙角飞纵,速度快若闪电。纵使更夫瞅见了,也只以为是看花了眼。

  李平安穿街过巷,翻墙过户进入一处院落,隐在暗处偷听院落主人与媳妇说悄悄话。

  绝非听墙根,而是暗中窥人才能看得清!

  日子一天天过去。

  朝廷政策忽左忽右,风头一日三变,时而东风压倒西风,时而西风压倒东风。

  今儿苏相占了上风,明日国子监书生宫门前静坐。

  初时百姓尚且支持,随着不断来回往复,始终难以向士绅收税,再而衰三而竭,慢慢就没人再议论新政。

  如同过时了的热搜,先前再怎么火热,拖个十天半月就凉透了。

  或许苏明允仍然在坚持,却已经没人在意。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简而言之,一个“拖”字诀,古往今来都好用!

  转眼到了年关。

  腊月廿三过了晌午。

  李平安拎着果脯糕点,两坛陈年十里春,来到安业坊乙十八号院。

  朱红大门,青砖灰瓦,古朴简约的两进院子。

  咚咚咚!

  李平安扣动门环,朗声道:“请问常大人在家吗?故人之后,冒昧拜访。”

  常书吏是常管营之子,其父卸任管营后,为避讳朝廷律法,与前书吏互相举荐对方儿子,成为了九品书吏。

  当年李平安离开天牢,与牢中诸官吏留了人情,其中以牛校尉的玉佩、陈司狱的字帖最为贵重。

  奈何陈司狱、牛校尉具已高升,人一走,茶就凉,不适合再插手天牢事务。

  李平安打听清楚天牢故人后,左挑右捡,来回对比,最终选定了性子沉稳、行事低调的常书吏。

  其他几家庭院太奢华,高门大户的少去沾染。

  夜间盯梢了些时日,摸清了性格喜好,确定常书吏是个不好、不坏的官儿,方才登门拜访。

  正思索间。

  大门缓缓打开,老门房问道:“哪里来的故人,可有凭证?”

  “安昌府,李易。”

  李平安从袖口取出锭银子,轻轻一捏留下手印:“家师曾在天牢当值,外出云游时,老常大人赠了这银锭。”

  老门房躬身接过银锭,不敢怠慢连忙去通禀。

  片刻后。

  大门洞开,常书吏大踏步赶将出来,行走间衣衫猎猎生风,不似个书吏更像是个武夫蛮子。

  “李兄弟,快请进!”

  “常大哥!”

  李平安闻弦音知雅意,顺杆向上爬,三五句话便与常书吏拉进了关系。

  一路来到书房。

  常书吏命人上茶,旁敲侧击询问天牢之事。

  李平安一一作答,牢中规矩无不通晓,某些秘辛非天牢当值难以知晓。

  “师父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