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章、他也是龙子凤孙_外室女也有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峰和阿寄分头办事,很快带回了小俊新的身份文书。

  蔡小俊,年十二岁,并州籍人士,家中独子,父母一直带着他在外地谋生,故里已无至亲。

  后来父母先后病故,临去前安排老仆带着七岁的小俊投靠蓟州的青松观,他与观主有旧。

  老仆病逝后在,小俊在青松观长至十二岁,由观主亲自教导。

  他父亲临终前留了一笔银子,遗言让他一定不要断了蔡家香火,所以他打算进京读书,好谋个前程光宗耀祖。

  以后他不仅有并州官府的籍贯文书,还有青松观的证明文书,还有蓟州的户籍文书。

  身份问题彻底解决,也能真正着手上学之事。

  大周的学年刚好是一整年。

  因为太祖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建朝之初就开设了社会实践课,不是必考课,但必须及格。

  又因古人十分重视过年回乡祭祖,所以假期很长,平时短假也很多。

  寒假长达两个月,十一月(农历)底岁考,腊月初一放假。

  来年正月底报到,二月初一是统一开学日,新学年开始。

  暑假只一个月,六月十日放假,七月十日开学,既能避暑又能游学。

  学院的招新考试也在十一月底,小俊要提前选好想考取的学院,还要提前报名。

  录取结果出来后,他就要去蓟州青松观暂住一段时间,赶在来年正月底前回长安报到。

  一是为了提前熟悉新身份的生活环境以及蓟州的风土人情和语言,免得将来露出马脚。

  二是去蓟州教署报名,取得来年童生考试的资格。

  蓟州到京城路途遥远,再怎么严查猛打,偏远路段还是难免有一些漏网之鱼和亡命之徒。

  阿寄坚持要跟着他来回护送,小俊无奈应了,其实他没那么弱。

  大家都很忙,就连小喆也忙着为明年上学做准备,只有饭桌和晚饭后消食这段时间才能聊一会。

  轻灵觉得饭桌上才是聊天讲八卦的最好时机,只要不影响胃口就行,早就打破了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小俊哥哥,你打算报考哪个学院,要不要听听我的意见?我可是研究透了的!”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好奇,因为她想看看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制度都有什么不同,从而发现被改进的地方,这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小俊看着轻灵神彩飞扬侃侃而谈的小模样,心里一暖。

  “两位师祖不建议我去官学,因为收费低廉又备受推崇,京中四所官学都人满为患。

  而且环境设施和师资一般,名师和尖子生基本都被私立学院挖走了。

  优点是管理严格治学严谨,学生整体素质高,科考成功率也最高。

  几所有名的私立学院收费都高,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教学方式灵活,

  缺点是关系错综复杂,特权生和人情生较多,学生也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明打明斗倒是很少,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