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章 人降了,刀没降_抗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廷规定总兵所辖标兵,也就是直属兵马只能三千人。

  这个领兵数字是有讲究的,因为三千人不多不少,用于平乱镇压足够,但用于起兵造反就远远不够。

  总兵相当于地方军区司令,少将军衔。

  下面的副将、参将、守备、千总则约等于校级军官,但清廷的绿营制度使得校级军官并不受少将总兵直接指挥,平日多自行处理军务。

  只发生战事时经兵部或总督、巡抚衙门提调节制、协调归属某总兵指挥,方才与总兵之间形成上下级关系。

  湖广现设偏沅、荆州、郧阳三总兵,三总兵外又有地区负责性质的黄州、承天、常德三副将,实际就是湖南和湖北现在有六个地方军区。

  这就有效限制总兵作乱的可能。

  因为总兵除了本部三千人听命于其外,其它地方的守备力量并不由他管辖。

  战时总兵能够指挥的兵马数肯定远超过其直属,但由于与调拨来的将领之间没有直接上下级关系,也很难带领这些将领造反。

  再有以文制武的手段,基本便能确保各省绿营不会作乱。

  吴三桂起兵后,长江以北的河南、北直隶、山东、山西实际有过总兵起兵响应的,但均在第一时间被平定镇压。

  原因就在于这些响应吴三桂的总兵官无法掌握更多的兵马,形成不了撼动地区的声势,以致有的刚起事就被附近不愿造反的清军镇压,又或还未起事就被清廷提前捕杀。

  荆州地区有个好处,除了荆州总兵外,清廷于此片地区没有设置可以制衡总兵的副将或参将。

  也就是荆州府连同所辖六县的军事力量都归王五这個荆州总兵指挥。

  府相当于市,一个市驻扎三千部队,理论上肯定是足够的。

  不过荆州地理位置太重要,因此鳌拜在同意投降的王五出任荆州总兵时,又刻意在荆州设立满城,调拨八旗驻防。

  此做法是为平衡荆州格局,确保降将出身的王五无法凭借荆州作乱。

  对此,王五是没有办法的,他无法阻止清廷在荆州设满城却想到了变通办法,就是让张长庚将武昌水营的建制转为荆州水营建制。

  理由很充分,荆州距离夔东战区更近,水陆转运任务也更繁重,于武昌上游的荆州设立水营“效率”也更高。

  而且武昌水营事实上已经覆没,大小战船被未降清前的王五全缴获了,如此不给王五水营建制,王五事实上也有水营。

  与其不承认,倒不如大方给出编制,至少表面实现了荆州地区的安定与繁荣,也的确成功招降了“大贼王五”。

  给出的代价同招降郑氏不可同日而语。

  且清廷目前对内陆水师并不重视,这给了王五可以偷天换日的机会。

  账,怎么算都划算的。

  何况对“大贼王五”的招降已经是鳌拜兄弟的政绩,动摇质疑这个政绩,就是对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