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3.《亲爱的》_音乐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影说实话,很多都比较敏感,并不适合像其他的电影那样,过度的宣传。

  比如,《亲爱的》这样的电影,其实前期并不好做太多的宣传,最多也就是阐述一下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之类的。

  因为这种题材本身就比较沉重。

  回去之后,王逸凡原本以为自己能很快地把《亲爱的》写出来,可是很快地他就发现,写出来故事简单,但是很多细节却很难。

  而且《亲爱的》这种题材的电影,现实题材的电影,并不适合像之前那样,找编剧团队填充。

  因为这是现实题材电影,很多东西,并不适合商业化的对白。

  夜深人静,王逸凡停下了手里头的工作,《亲爱的》的故事剧本大纲他写出来了,可是细节方面,虽然前世他看过这部电影,而且看的时候,心里也沉甸甸的,可是现在让他去想那些细节,他却怎么也想不好,或者说勉强写出来,他觉得也很难有前世的那种感觉。

  有些东西,只有经历了,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给人那种真实感。

  《亲爱的》是个打拐的故事没错,但是其实前世国内也拍过不少打拐的题材,失孤的题材,可是为什么《亲爱的》却是成就最高的?

  因为这个故事,不单纯的只是打拐的故事。

  前世王逸凡记得《亲爱的》这个剧本是编剧根据央视早年的一则“打拐”新闻改编而成的,讲述一对夫妻因为关系不和睦,儿子成为他们唯一的联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却莫名其妙的走丢了。

  前面和很多打拐电影,故事,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就是孩子丢了。

  之后的故事,是夫妻二人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样找孩子的父母,更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情。

  这些虽然说很多让人触目惊心,很真实,失去孩子是什么感受,想来,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不愿意去体会,而这个故事却将这些都展现了出来。

  但是单纯地从电影来讲,这种剧情,并不鲜见。

  而《亲爱的》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一改传统的戏剧结构,剧本前半段讲述一个失而复得的寻子故事,而关键在于剧本后半段,因为后半段的剧情,并不是说单纯地讲述失而复得的寻子故事,而是换到另外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得而复失的故事。

  如此,引发了一个争议。

  因为后半段的故事,被拐带的孩子,被人贩子的妻子,当成了亲生儿子养,她对孩子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给予了他足够的母爱。

  但是始终孩子是别人的,而她是人贩子的妻子。

  所以,形成了一种矛盾和争议。

  这也是这个故事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原因所在。

  单纯的失而复得的故事,并不鲜见,可是这种从失而复得,到得而复失,再加上身份上的特殊,所以造成了矛盾。

  这才是这个故事最精彩,也是最沉重的地方。

  其实,现实中,这种例子反而比较少,更多的是,那些普通的家庭,从外面买来孩子的家庭。

  他们对孩子无比的关爱,可是事实却是,他们同时也可以算是人贩子的帮凶,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这才是现实当中发生最多的事情。

  这种矛盾,这种冲突,反而比那些单纯的伤害要给人带来更多的深思!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