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2章 下一辆车_钢铁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获得了大力支持。

  因为马拉申科的横空出世和苏联各大报纸及宣传机关对其的大肆宣传报道,红军最精锐重型坦克部队之名名扬整个苏联大地,研究摸底虎式坦克有感而发的科京,在联想到马拉申科时忽然萌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

  能不能设计一种非常强大的重型坦克,产量不用太高,只需专供近卫精锐坦克部队使用就好。在重型坦克部队中,再分化出普通部队与精锐部队的两个种类,就像是重型坦克与中型坦克搭配协作一样,让更精锐的重型坦克去办寻常普通重型坦克难以办到的任务。

  比如说攻克火力更加凶猛的敌军防线、消灭实力更加强大的敌方坦克部队,而且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己方更小伤亡代价的基础上。

  在科京的更细节构想里,改进升级后的IS1重型坦克,完全能够做到和德国佬虎式重型坦克的作战性能持平。可以说在马拉申科影响下的IS1重型坦克现有计划以及未来方案,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苏军坦克部队的现实需要,不至于被德国佬彻底夺了优势。

  而对于这个新的701工程,则是完全针对军方的高要求、高指标,能够轻易压倒德国佬的虎式重型坦克,同时专供马拉申科这种精锐坦克部队使用而开发的重型坦克项目。

  换句话说,等同于现阶段自己差不多做完的设计,已经达标完成了军方下达的任务指标,自己手中握有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宽松,新式重型坦克的开发完全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奖励目标。

  马拉申科并不知道科京的这个大胆想法思路,如果知道的话,大概会惊叹一下科京同志居然这么早,就把后世冷战的苏军坦克部队T72、T64、T80三级鲜明的阶梯式装备思路,在二战的当下给构想了出来。

  的确,普通部队用T72、一般精锐上T64、东西前线最重要部队用T80B和T80U,这与科京构想的最基本部队玩莫洛佐夫的破铜烂铁,一般重型坦克部队用升级改进后的IS1,马拉申科这样的王牌精锐部队用最强的701工程,是有那么点一样的味道。

  左右军方给出的设计指标自己现在已经完成了,701工程能够入选量产最好、自然是锦上添花,要是入不了军方高层的眼也没有关系,反正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没理由因此受罚,再说搞设计这行哪儿有次次都能稳赢不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下定了决心的科京撸起袖子直接开干,只不过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了“超级坦克”的701工程是真正的全新设计,各项复杂的设计工程不比升级IS1和用木板胶水沾坦克模型那么简单。

  所以科京带着马拉申科去看的所谓“原型车”,仅仅还只是一堆摞成小山的设计草图。

  你问实车?

  那抱歉,现在还是未加工的切削装甲钢状态,反正时间充裕可以慢慢完善设计也不急赶紧造车,科京现在的打算具体可以归结为“慢慢来、不着急”。

  尽管眼前摆在桌子上的这堆设计草图凌乱不堪,但马拉申科依旧能从其中的几张主要图纸上看出一些端倪。

  马拉申科万万没想到的是,科京这家伙,居然比既有历史时间线上提早了大半年时间,开始搞新型的IS4重型坦克。

  钢铁苏联正篇剧情1000章了,挺有纪念意义的。

  在这里还是先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厚爱与支持,就像我之前在文中所说的,超乎你们想象的钢铁对撞在1943年才要刚刚开始。

  后续还请继续支持,柯基小小地谢过了,也请能支持正版的读者尽量都支持正版,一章真的不贵,柯基也是用心码好每一章,几乎所有的细节数据都是来自德文、英文、俄文的纸质资料及PDF电子档案翻译。有时候我甚至得拜托俄语专业的死党把我想说的话转成俄语,再到毛子的论坛下面发帖提问,等着有干货的毛子回答我之后再转过来写进书里。

  有时候看到很多军事相关群里的读者都在看这本书的盗版,讨论的也津津有味,说真的是有点难过,想说的暂时也就这么多了。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