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2章 预防针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谭笑着问大家。

  最先发言的是呼市的黄丽娟,她上半年五家店赔进去二百万,这对她来说很难接受、心有不甘。

  “饭店是越来越不好做了,根本不赚钱。”

  话音刚落,苏州的乔姗说:“我觉着咱家还行,从八月份开始回头了。”

  乔姗并非是反对黄丽娟的说法,她上半年也赔进去二百万。主要她心态好,另外也是财大气粗,二百万对她来说不算啥事。

  “只要疫情结束咱家啥事没有,还和以前一样。”古毅倒是很有信心。

  “------”

  其他人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虽各有不同,但对以后都有信心,没有说想不干的。

  等大家说完后老谭开始发言。

  “咱们阿巧是一零年设计筹备,一一年成立,到今年正好十年整十一年头儿。

  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我没啥计划,就想做好了就行,争取开两家分店,稳稳当当的赚点钱。

  我记着是一三年春节,大年初一那天,也不知咋地了我就反复地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做饺子馆这事是不是我喜欢的?

  第二,做饺子馆是不是对老百姓有利?

  第三,能不能坚持十年以上。”

  老谭停顿一下喝了口水,然后继续说:“第一个问题说好回答也不好回答。一三年我虚岁四十,整整干了十九年餐饮,说实话有点干够了。

  但不干它干啥去?别的行业不懂,除了出苦大力也没别的能耐。话说回来得养家糊口吧,总不能叫孩子老婆饿着。

  说实话是喜欢的,把东北饺子家常菜发扬光大是我的目标,要不然不可能坚持干十九年。

  十九年里我服务过鹤雨轩、临江轩和青花阁三家饺子馆。

  鹤雨轩在非典的时候解散了,咱们不说。临江轩和青花阁是全国知名的饺子馆,并且临江轩把饺子做到了日本、韩国,为国争光赚外汇了。

  青花阁这两年虽然走下坡路,但它的实体店依然在二百家往上,不可小觑。

  我当时是这想的,老谭既然能把这三家店做起来,那么阿巧也能。干半辈子饭店了咋说也得打造一个自己的品牌。

  于是就下定决心干了,这一干就是十年。

  不是说有个十年法则吗,那时候我不知道,也没人跟我说。只知道只要用心去干,对得起良心,别半途而废,坚持十年一定能把阿巧这个品牌打造出来。

  呵呵,还真打造出来了,没白干。

  那么做饺子馆是不是对老百姓有利呢?

  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从古至今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活的四大需求,饭店属于‘食’这一块,只要不黑,不赚昧良心的钱就是对老百姓有利。

  并且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做老百姓爱吃的那口饺子。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现在有点不一样了。

  咋不一样了呢?

  刚才的视频大家看了,上面展示了今年餐饮业的实际情况,说实话很萧条,看完挺不是滋味。

  其实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视频里的员工。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其中有几个画面,一个是员工下班回到寝室的,有说有笑的很温馨;一个是几个员工家里的生活实景,也很温馨。

  再一个是上班时的工作实景,不知大家注意没,员工都很主动积极,并且脸上都带着笑,发自内心的那种,不是装出来的。”

  说到这老谭站起来离开座位,后退两步站到讲台上很是感触的说:“我跟大家讲过,一个快餐店雇一个服务员和一个厨师,那么就有两个家庭对这个快餐店充满希望。

  一个发廊雇三个洗头妹,那么就有三个家庭对这个发廊充满希望。

  我们阿巧现在总共有一千八百六十四名员工,大家不妨想一想,是不是有一千八百六十四个家庭对我们阿巧充满希望?”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