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焦灼的重臣人选(上)【第三更!求全订!求月票!】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熬十年的时间,他也才五十一岁,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熬到成为丞相。

  曹仪担心的就是这个。

  葛松道才四十一岁,苗炎才四十二岁,他们两个入阁太早的话,无疑会形成极大的势力集团,从而大大的压制儒家子弟。

  等到法家执掌内阁二十年,那儒家的势力岂不是大大的消退?

  这可不行!

  曹仪还是觉得,整个天下由儒家为主,法家和墨家为辅好一点。

  所以他不赞成。

  马浩秋和冯玉强和他想的差不多。

  葛松道可以入阁,但不用这么早,哪怕是把他放到江南去,也比入阁为相的好。

  可没想到钟昶还是背叛了这个默契。

  毕竟钟昶是景和帝数一数二的心腹,皇上这么强烈的想法,他很难不去附和。

  钟昶说出来赞成的话语,皇帝果然很开心。

  他正想讲话,旁边的马浩秋忽然说道:“臣以为兵部尚书周习光性度恢弘,气干刚毅,才经文武,可为相矣。”

  景和帝眉头顿时一皱。

  兵部尚书周之孝的确是一个大才,这么多年掌控兵部,调令四方,维护安宁,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臣子之一。

  但周之孝有一个缺点,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比丞相曹仪还大一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四处征战拼杀,身子骨有些不好。

  这样的丞相入阁,最多三五年就得换人,你说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让他继续呆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然后过两年荣誉致仕养老,让九大禁军的将军之一来接班呢!

  冯玉强在旁边摇摇头,正当景和帝觉得他会帮忙自己的时候,这位翰林院掌院学士却道:“臣以为吏部尚书李秀泰为人方正,勤修德操,不务俗好,也很适合入阁为相!”

  景和帝瞪了他一眼。

  意思是好哇,你都在和我作对吗?

  冯玉强却是一本正经,并不理会皇帝的哀怨。

  钟昶开始了辩驳:“周公年长,恐怕不能终日伏于案牍之间;而李允帧过于强势,且有其子李帆失踪未归,恐怕不适合此时为相。”

  他的理由也很中规中矩。

  特别是李秀泰的儿子李帆这个事情,明显的是景和帝心头一根刺,不查明清楚,很难再让李秀泰升官。

  顿了顿,钟昶在大家开口之前,大声的道:“唯独西南总督葛松道,无论从考核,还是从个人品德,以及民间威望来说,才是仅次于刘少龄的第一人选!不然大家选的任何一人,都不能服众!”

  曹仪心头本想说,其实熊文庆也不比葛松道差。

  但奈何熊文庆也有缺陷,他管辖范围内的考县和丘县仓库出了那么大的问题,虽然和他无关,可怎么都脱不了干系,一个“失察”和“不力”的罪过是逃不掉的。

  因此熊文庆恐怕也得在京畿总督的位置上多呆几年了。

  想来想去,他们三个想出来的人选,还真的没办法和葛松道比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