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做出来了就开始推销【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99/117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从来不曾用心,只是一心做生意,这样的亲王,朝廷大佬们肯定不愿意让他成为皇上。

  因为那将是一个灾难。

  不过呢,柳铭淇还没有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自黑。

  但是把瓷器生意做大,却又是柳铭淇喜欢的。

  瓷器这个东西,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非常畅销的产品。

  尤其是在古代,这个来自于东方的神秘物件,不但坚固耐用,而且居然不沾染油脂,甚至外观都是那么的漂亮迷人,这使得国外的人异常追捧瓷器。

  他们对于中国的英文名字,就叫瓷器。

  聚集在江南、广东、福建的海外商人们,购买商品的四分之一,便是瓷器。

  他们是各种各样的瓷器都要。

  哪怕是最简单的农民用的碗,他们也大量的批发回去卖,大赚金钱。

  恰好的,柳铭淇晓得,骨瓷在西方是非常受欢迎的。

  不,不仅仅是西方,在东方也一样。

  虽然它是低配版的薄胎瓷,但问题是薄胎瓷的产量不高啊。

  骨瓷做好了配比和两次的煅烧,基本上工序对于中国的瓷器匠人们来说就问题不大。

  这种骨瓷也不用做得像是西方高档骨瓷那样的精细,只要做到十八世纪的水准便可以。

  当然了,网上那些卖骨瓷的商人们吹嘘的骨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实际上完全是打胡乱说,那是人家景德镇的青白瓷的夸赞语言。

  而薄胎瓷的赞誉更甚于此。

  “薄如蝉翼,轻若绸纱”这八个字,便已经足以秒杀所有骨瓷。

  裕王府做骨瓷瓷器,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众所周知的,古往今来瓷器的第一大重镇便是景德镇。

  景德镇所在的浮梁县官府,在大康朝是正儿八经的正四品,俨然就是一个省首府的知府官衔了,这显然是因为景德镇的缘故。

  但是呢,其实在京畿地区,也有两个很重要的窑区。

  官窑区。

  分别是禹州的钧窑,以及汝州的汝窑。

  这两个都是最重要的七大官窑之一。

  钧窑俗称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

  汝窑就更厉害了,一直都是七大官窑之首。

  而这禹州和汝州都是挨在一起的,位置就在京城的西南方向,最远的汝州也才四百里路。

  因此在那边建立窑厂,不但原材料可以获得最好的,也是非常便利的,很方便出货。

  思索过处,柳铭淇对池三道:“现在先不要忙着扩张,再让他们做几个月,把骨瓷的水准稳定好了,然后再谈扩张和售卖的事情……这事儿你负责,不要怕花钱多,只要能做好,以后财路必然是大大的。”

  “明白!”

  池三点头道。

  他在如今的德王府算是第二号主管。

  大主管是田荣,下来便是他了。

  像是这种新做出一点眉目的项目,一般是他来跟进。

  ……

  到了晚上,和各族高层又谈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