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三章 红薯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去做,还有聚在一起经常讨论,交流经验教训。

  如果有什么发现,那么他们就会去试着改变。

  别觉得农民就愚昧了。

  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他们对于种植粮食有着天生的嗅觉,是一定能做好的。

  未来的那些各种粮食的产量记录,不都是我国的农民创造出来的吗?

  今年他们也按照这个规矩做的。

  所以柳铭淇能看到他们今年的各种培育过程、种植过程等等。

  今年和去年不同的地方很多。

  首先去年是每亩地只有二三十斤的红薯茎块,今年裕王府的农民们大胆加到了五十斤每亩。

  这个播种密度是他们经过仔细的讨论和研究得来的。

  因为去年二三十斤种子下去之后,田地里还有很多的空余。

  况且柳铭淇跟他们说过,要种出每亩地四千斤,才是初步的成功。

  他们觉得如果不加以改变,那就达不到四千斤的亩产量,便大胆的做了。

  在这一点上,还得感谢柳铭淇。

  柳铭淇告诉他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法,不用有任何顾忌,所有的后果他都不追究。

  这些农民都是之前招募的灾民、少年团的家人们。

  他们都成为裕王府的死契家丁,所以柳铭淇有绝对的权力决定他们的生死。

  既然小主人都保证了,他们自然是敢于去做。

  当然了,这些人听从柳铭淇的吩咐的原因,还在于柳铭淇对农业的精通,让他们这些种了半辈子土地的农民都目瞪口呆。

  柳铭淇给他们讲了什么?

  讲了什么叫做科学的“育肥”、“养地”。

  讲了为什么田地会分为上等田地、中等田地、下等田地等等。

  也告诉了他们田地需要怎么来科学的恢复地力,以及怎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土地的肥力。

  柳铭淇可不是胡扯。

  他堂堂的化学博士,怎么可能不知道化学肥料的作用,怎么可能没有研究土地相关知识?

  现代获得知识的途径实在是太方便了,这也是科技带来的优势。

  不说柳铭淇查看土地相关的知识,足够别人累计上千年的。

  就说看书这方面。

  许多古人一辈子看的书,都没有一个现代人一天看的书多。

  我说的还是读书人,不是什么农民伯伯。

  因此,听到柳铭淇说的这些古往今来,千百年来老百姓、农业专家、科学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一群老农民听得是如痴如醉,直把柳铭淇当成了农家的圣人。

  就具体到红薯来说吧。

  红薯对于环境的要求很低,基本上除了极寒地带,它都能生长发育。

  这也是为什么红薯能成为人类主要食物之一的原因——凡是生长条件太苛刻的粮食作物,基本上都在漫长的历史上被淘汰了,如今能出现在我们饭桌上的每一种食物,都经过了千百年的辛苦挣扎,才没有被淘汰掉。

  但是种植红薯也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