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2章 布告中外之七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后监国时期。

  不过,黑城子的条件固然不错,却绝对到不了成为世界中心的地步。蒙古人将俘虏、工匠、贵族、士兵迁到这里,并且穷奢极欲,代价就是漠北大饥荒,需要从中原调运粮食。

  所以,凡事得量力而行。

  大夏统治下的黑城子,种地屯垦始于三四年前,那会主要靠征发关北道夫子实行民屯。

  连续几年下来,开辟出了一大片熟地,于是便慢慢取消了大规模的民屯,招募百姓耕种。

  截止今年(同光二年,917),黑城子左近已有六七百户百姓,大部分来自灵州、夏州、绥州等地,少部分来自河东的蒲州、岚州、石州。

  今年底,随着最后一片民屯的退出,明年还会有千余户来自河南、河北的百姓移居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城子就是朝廷在草原上的一块飞地。新移民们耕田之余,也会放牧一批牲畜,给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官员、武夫们提供补给。

  武夫的数量为三千:两千骑马步兵、一千骑兵。抽调自洛阳禁军,轮番戍守此地,为期三年,三年后再返回汉地,与家人团聚——三年这个时间,差不多是武夫大爷们能够接受的极限。

  野利大虫进城的时候,就看到了盔甲明亮、刀枪森严的守军鱼贯出城,到于都斤山脚下进行野营操练。

  聚集在城中的草原百姓也不少,大部分都是附近部落里的,在冬季大雪落下之前,到黑城子采买一些商品甚至是食物。

  在一家食肆门口,野利大虫看到了两个刚吃完火锅的牧人,正与店家讨价还价,打算再买几袋炒米带回去。

  火锅在草原上十分流行。其实就是一个铜锅,切得很薄的肉片在热水里面涮一涮,蘸起中原运来的调料,十分爽口——与后世的涮锅很像。

  在这里吃完火锅的人,一般都会买几袋炒米带回家。

  所谓炒米,其实是契丹人的杰作。他们在辽东种植糜子,收获后去壳、蒸熟,再在铁锅内炒一遍,当地人称为“粆糒”,是一种十分方便,又能填饱肚子的干粮——后世蒙古人学去后,又演化出了蒙古炒米以及炒面。

  “明年你们要出征了?”店家是绥州人,听到两位牧人明年要转运牛羊至北庭,往袋子里灌炒米的时候,不由地多抓了两把,随后又问道:“跟谁出征?”

  “无上皇帝派来的朝廷大将。”牧人说道。

  野利大虫心中微微一动。

  这个牧人,首先提到的不是自家氏族首领,也不是部落夷离堇,而是“无上皇帝”和“朝廷”。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很多出去打过仗、见过世面的草原战士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只有头人,开始出现无上皇帝的身影了。

  这种苗头如果持续强化、固定下来,并加以宣传,朝廷是可以打破部落间藩篱,在草原人心目中占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