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八章 实非上策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靠人数比拼,也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您身经百战,应明白这个道理的。如果像我们之前所商定的那样,遇围不救,固守城池,秦军一定奈何我们不得。”

  “首先说大梁防守,此次秦军用尽了所有手段,仍惨败而归,说明我们的措施是有效的,战术是成功的,任凭秦军再发起多少次这样的进攻,我们都能战而胜之。”

  “其次,这次不论我们伤亡多少,秦军的死伤之数,肯定在我们数倍以上,这样的消耗我们根本不怕。而秦军劳师以远,我们完全可以跟他耗下去。”

  “无论从战术的运用,伤亡的人数,还是双方的士气上,我们这次都是战胜的一方,战胜者,应该继续鼓舞士气,而不是匆忙放弃现有的成果和优势。”

  “而如果各城之兵倾城而出,与秦军对战,我们是没有必胜把握的。因为我们这四十万军中,有三十几万都是新募的新卒,守城尚可,一旦与秦军阵战、野战,根本就不是秦军的敌手。”

  “况且,这十几个城池的将领和士兵,互不熟悉,缺乏配合,虽然听起来有四十万之众,但真正对阵,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样的士卒,如何敌得过经年作战的秦之虎狼。”

  公孙敖道:“如你所说,本大将军早有考虑,募集的兵卒,业已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上阵。至于配合问题,这十几员战将,都出自大梁军中,到时,我可派一将军,出城统兵,那样,就能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

  陈平见说,也不和公孙敖在这个问题上僵持,那样谁也说服不了谁。他转而说道:

  “问题是,如果战不利,那就会兵败如山倒。外部的所有城池都成了空城,秦军可以兵不血刃、唾手可得。到那时,我们大梁可就真的成了孤城,魏国也就成了大梁国了。”

  “那时,我们困守孤城,秦军没有了沿途城池的游击骚扰,解除了后顾之忧,甚至可以就地补给,那样秦军就可以常年围城,更可以放开手来,专心对付大梁。”

  “更主要的,外城不仅损失的是几十万的魏国战斗力,而且还丢失了大梁大多数守卒的家乡。一旦尽落敌手,势必会连累大梁守军的士气,到那时,人心浮动,将令难服,城池可就真的难保了。”

  “所以,约兵勤王,实非上策,还望我王、大将军阁下三思。”

  陈平一番透彻的分析,顿时令整个王宫内所有的人,默然无声。

  公孙敖虽然心里承认陈平说的有道理,但不仅面子上过不去,他好不容易想到应敌之策,而且,以他对魏王的了解,即使他不提,魏王肯定也有此此想法,更何况,他也实在是想下个赌注,用外城的大军,与秦军殊死一搏。

  他沉吟半晌,方道:“司马所说,虽有道理,但那是建立在我军失利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周密计划,战术得当,城内城外夹击,一举击溃秦军,你的这些担心和分析,也就仅存在于口头上了。”

  说到这儿,公孙敖对魏王说道:“臣以为,即使有风险,为了尽早解大梁之围,摆脱这一不利局面,也值得一搏。”

  魏王沉吟良久,方道:“陈司马所说,似有道理。但今日之事,提醒寡人,与其被秦军围困至破城,不如调动全国之卒,与之拼死战一场,结果怎样,也未可知。”

  随后,对公孙敖道:“大将军即按此议,着手去办吧。”

  公孙敖施礼道:“谨遵王命,臣定当击溃秦军,解大梁之围。”

  陈平见话已致此,已毫无余地,便上前启奏魏王:“启奏陛下,既如此,臣恳请出城,伺机协助外将攻击秦军。”

  魏王准奏。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