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卷楚汉 第298章巨鹿之战前王离在想…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任何理由,大臣们的吃饭家伙,都可能不保。

  而现在的秦二世,明显就是这样的昏君,身边还有一个其他本事没有,只会进谗言残害贤良的宦竖赵高。

  这两人的存在,是王离这样的功臣最忌惮的。

  更让王离痛心的是蒙恬的身死。

  蒙恬和王离,都是秦始皇的重臣。同时,两人都和公子扶苏关系密切,这都是有资格上了二世和赵高必杀名单上的理由。

  论家世背景,二人的祖父都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论起蒙、王两家的渊源,蒙恬的祖父蒙骜还对王翦有保荐之恩。

  蒙骜早在秦昭王时期就官至上卿,在他退休时,极力推荐王翦接替他的职务,按照蒙骜的战略,继续推进统一中国的军事计划。

  秦将李信攻楚失败后,秦始皇起用王翦时,王翦又申请蒙恬的父亲蒙武,为其副将,一起攻打楚国。

  结果王翦、蒙武顺利消灭楚国。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是王贲和蒙恬共同率军予以平定。

  直到,王离作为蒙恬的副将,镇守北境。

  可以说,王、蒙两家在秦帝国有着无法割断的渊源,又有着比常人更密切的联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王离有着千丝万缕渊源的蒙恬,一个三代忠心耿耿战功显赫的家族,一个对秦帝国绝无二心忠臣良将,却无故被秦二世和赵高杀死。

  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除了平定嫪毐叛乱,没有擅杀一位将军。在王离心里,这已经不是秦始皇那个明法度,讲忠信,论功行赏,公平开明的秦帝国了。

  在身为武城侯的王离这样的功臣看来,这是秦二世诛杀功臣的开始。连蒙恬这样功劳卓著的忠臣都能杀,还有什么人不能杀。

  这只是一个开端,秦二世不会喜欢这些德高望重,见多识广的老家伙。身无分寸之功、毫无治国之策的赵高,也不会喜欢他们这些叱咤风云的老臣。

  所以,蒙恬被杀,王离不仅是兔死狐悲,而且心中充满了大难临头的恐慌和死之将至的绝望。

  因此,从率军离开上郡的那时起,王离就一直在盘算自己的退路。

  是迅雷不及掩耳地消灭叛军,然后回到秦廷莫名其妙地被杀,还是利用这次难得的将兵在外的机会,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但是,让王离立刻选择倒向义军,向秦帝国的朝廷开战,王离一时下不了决心,也看不见前途。

  所以,王离离开上郡后,东渡黄河到达井陉,便按兵不动,观察事态变化,反复斟酌出路。

  井陉这个地方,是一个适合驻军犹豫的好地方。它是面对朝廷和义军,两面都能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之处。

  如果义军来攻,井陉可以背依群山,居高临下,取得地利优势。

  如果秦帝国的朝廷来攻,王离翻过身来便是广阔的冀中大平原,回旋余地相当大。

  王离在这里驻扎了十一个月,一直在观察,在斟酌,在判断。

  但是章邯的不断胜利,加上秦二世的不断催促,使王离感到,如果始终消极不前,担心朝廷解除他的兵权,于是,王离率军离开井陉,下山攻占信都,随即将赵王歇包围在巨鹿。

  将近五个月,王离对巨鹿围而不打,困而不死,始终不向钜鹿城发动致命的一击。

  然而,就在王离包围钜鹿围而不打的时候,秦帝国的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促使王离下了最后的决心。

  【作者题外话】:本书写到这里,逐渐进入到很多历史谜团和争议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为此,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