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2 纳尼亚战记(三)_重走未来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果也绝不是杜庆江想要的。杜庆江之所以愿意千里迢迢来到纳尼亚,一是想延续他的从军梦,继续扛起长枪;二是愤慨官商勾结的糟心社会,心里怨骂江山变色;三是憧憬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并愿意为之赴死。

  死,易之。

  生,难之。

  杜庆江想要活下去,因为活着才有希望看到未来。

  想来想去,杜庆江决定继续团结纳尼亚底层民众,与多国干涉军打一场持久战。

  9月21日,联盟军携带温得浩克市得到的所有军事物资,在多国干涉军发动总攻之前从容撤往高原更深处。杜庆江成长于华国军队,他脑海里塞满了早期劳动党的艰难创业史:既然正面战场如此绝望,那便撤向纳尼亚政-府军无法控制的高原部落地区,“部落包围城市”方式与多国干涉军展开具有纳尼亚特色的游击战争。

  以联盟军2010年9月21日主动撤兵温得浩克为标志,纳尼亚内战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纳尼亚内战危局,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绝望。

  战争,战争,战是为了争。

  有了想争的东西,才会诞生战争的念头。

  彼此互相争夺政治利益、争夺经济利益,才是战争的最终目的。

  就像非洲八年前刚刚结束的第二次刚果战争,当时整个刚果境内布满来自各国的军队,各国军队防区的自然资源收益也统统归各国军队所有。结果刚果内战没有打多久,双方就僵持起来,各国干涉军都忙着抢矿产做生意。荒唐到什么地步呢?原来同属一阵营的乌干达和卢旺达,因为你抢的资源多而我抢的资源少,矛盾越积越多,最终竟兵戎相见。这,还不是最疯狂的。最令人无语的是乌干达国的两名将军也因为矿产利益起了纠纷,因为无法率军同室操戈,他们索性互相支持当地的土著部落围绕钻石矿产所有权展开激烈厮杀。

  纳尼亚内战,也有朝奇葩方向发展的迹象。

  发现杜庆江满载东撤,多国干涉军非但没有紧急追击,反而默契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纳尼亚的矿产利益。待博哈母巴政-府军抵达已经被联盟军掏空的温得浩克,为了安抚受损的国际大亨,博哈母巴政-府军不得不竭力压榨中产阶级口袋,导致纳尼亚国民的生活质量向深渊飞速滑落。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战争冲突还是有的。

  即使博哈母巴政-府军愿意把荒凉的高原山区默契割让给联盟军,联盟军也不甘心永远龟缩在山沟里。

  纳尼亚内战进入僵持阶段之后,杜庆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远离部落地区。土著部落的战斗力比纳尼亚政-府军更差,联盟军基本上来到哪里就能横扫哪里。然后,联盟军效仿早期劳动党的创业风格,摧毁部落酋长的法理统治,解放部落土著的心灵枷锁,率领他们与博哈母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