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9 春秋到战国(二)_重走未来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忠百战百胜威名,二则魏国积极示好,皇室及十九藩国的制裁始终停在舆论声讨和贸易封锁,未能真正组建一支可战的联军。或许为了平息各国的敌意,毛九忠旋即调整用兵方向,开始整合起蒙古高原的草原部落。

  说到蒙古高原,随着以越武卒方阵为代表的热兵器军事战术越来越成熟,草原骑兵的威胁度也随之降低。魏夏帝国之所以未能正式兼并蒙古高原,完全是因为燕国、魏国、晋国、周国、唐国等藩国互扯后腿,谁也不愿意对方把蒙古高原据为己有。因为各藩国的暗中支持,蒙古高原也呈现碎片格局,没有一家大型势力。

  魏燕战争结束,燕国以全面撤出蒙古高原的条件换取贝尔加湖之北领土保证,魏国兵威顿时覆盖所有草原部落。再者,贵族眼里无国家,为了保证自家领地安全,许多燕国贵族都主动投靠百战百胜的毛九忠。若非燕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势力有海洋藩国依靠,燕国高层甚至敢无视国家利益与魏国缔结攻守同盟,抵制要求魏国归还燕国辽西的“舆论胁迫”。

  有了部分燕国贵族配合,毛九忠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彻底征服蒙古高原。

  魏国更加强大了。

  其余藩国的联合制裁,愈加苍白无力。

  时间到了1593年,尽管各藩国内阁仍然严厉批评魏国,贸易封锁却渐渐形同虚设,大量商人肆无忌惮向魏国输送战略物资。

  然而,大家都小瞧了毛九忠的雄心。

  1593年,毛九忠纠集草原部落青壮,以魏国步骑为核心精锐,以草原骑兵为炮灰或仆从兵,挥师攻向西域。

  说到西域,魏夏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力度远远不如李唐王朝。魏夏王朝早期,皇室忙着削藩大一统,藩国忙着反抗削藩,无暇攻略西域;魏夏王朝后期,地理大发现冲击,贸易和殖民导致帝国重心转移到海洋,懒得耗费心思征服荒漠。而具体到唐国藩国,它只有甘肃行省和宁夏行省地盘,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都无法对草原部落形成绝对优势。魏夏王朝早期,蒙元残兵屡屡突袭唐国内地烧杀抢掠,当真苦不堪言;待热兵器军事战术瓦解了草原部落的威胁,魏国、周国、汉国等邻藩又来扯后腿,不许唐国从容继承李唐王朝的辉煌。

  截止1593年,唐国经过先辈不断努力,向南兼并了青海行省,并间接傀儡了乌斯藏;向西则止延伸到哈密地区,与叶尔羌汗国在吐鲁番地区僵持。吐鲁番地区,基本就是魏夏帝国经营西域的极限所在。

  而毛九忠,显然不愿意维持这样的格局。

  1593年,毛九忠驱赶草原部落仆从兵挺进西域。琐碎而又频繁的追剿,毛九忠交给草原骑兵负责,既能通过杀戮降低被征服地区的人口密度,又能通过战争损失降低已征服地区的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