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6 第八世:大革命(二)_重走未来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你掌权我反对,一会儿我掌权你反对,很难高效利用人民的热情。

  总体而言,诸夏共和国稍具优势。

  1743年,待诸夏共和国权力结构稍稍稳定,共和新军长驱直入吴藩,皇帝魏钦喜和吴藩王室狼狈逃亡蓬莱殖民地。不过,诸夏共和国没有正式兼并吴藩,仅仅约束吴藩调整成共和体制,捆绑到诸夏共和国战车。

  1744年,诸夏共和国又向南击败越藩。越藩地理地形不利于控制,且漫长海岸线极容易引来尊王讨逆大同盟的优势海军骚扰,诸夏共和国得到越藩反而需要浪费更多兵力守卫海岸线。于是,诸夏共和国没有颠覆越藩藩王体制,仅仅要求越藩与诸夏共和国签署和平条约,准时提供足量战略物资。

  当然,尊王讨逆大同盟才不会允许越藩成为诸夏共和国沟通海外的后勤基地。短短数月时间,越藩被迫加入诸夏共和国,惨遭尊王讨逆大同盟封锁。越属蓬莱蓬莱殖民地为了保证自家利益,相继宣布不再听命越藩王室约束,且以独立身份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

  1745年,诸夏击败楚藩,楚藩转型共和体制,继夏、吴、越之后成为共和国联盟第四家成员。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诸夏共和国联盟,尊王讨逆大同盟不得不寻找更多盟友。燕藩、唐藩、明藩、遥远的毛氏罗藩、毛氏胜蒙藩、刚刚取代毛氏的沙氏安息藩等势力,相继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尽管如此,尊王讨逆大同盟也很难在陆地上击败诸夏共和国联盟。

  所幸,诸夏共和国也遇到了千古难题。因为保卫共和国的战争需求,军人势力越来越重要,他们对诸夏共和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原复道生于湖北行省县吏家庭,从军时恰逢诸夏共和国大变局,旋即因为卓越的战争天赋迅速爬到高位。1746年,原复道因为军事战略与内阁发生冲突,内阁想把原复道流放到海外殖民地,原复道却毫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念头,当晚集结青壮军事骨干推翻旧内阁。

  如果说六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原复道就是诸夏共和国的拿破仑·波拿巴。

  当然,原复道像拿破仑却不是拿破仑,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原复道并不忠诚共和制度,他执政诸夏共和国内阁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削弱共和思潮冲击,尝试与尊王讨逆大同盟谈判协商。原复道的外交手段远胜拿破仑,他甚至表示愿意废弃诸夏共和国,恭迎魏钦喜回到京都恢复内阁秉政式君主制度。只要魏钦喜愿意归政内阁,共和与否根本不是问题。原复道战场上能打,外交场合又谦逊,尊王讨逆大同盟越来越倾向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诸夏共和国问题。

  1751年,原复道先废弃诸夏共和国荣誉,而后婉拒登基称帝诱惑,遣使迎接魏钦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