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科联考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髀》、《五经》、《缀术》、《缉古》等算书内容,还有西阳算术。

  西阳算术,是源自黄州西阳的新算术,其计算方法别具一格,计算工具之一为算盘,当然,西阳算术不排斥筹算。

  朝廷设科举三科,是为了确保选拔的人才具备应有能力,骨仪清楚记得天子关于三科的说法,那就是:

  不明经义不知礼义廉耻,无以兴教化;不明史传,何以知忠义、兴衰;不明数算,何以知盈损、推演。

  所以,如今实行的科举考试,明经、史传、明算三科必考,是为“三科联考”,考试成绩为百分制,考生的三科成绩相加得总分,以总分排定名次。

  若出现总分相同者,看各自单科成绩最低分:谁低谁就位居其次。

  如此设置,首先确保了考生想上榜就得不偏科,其次,避免了考生死读书,因为明算科考的内容可不简单,各种应用题,考的就是实际应用中的算术知识。

  考卷中的算术题,算田亩面积、租税已经不算什么,明算科考的算术应用题,涉及工程土方、河渠开凿、天文历法、粮草调动及供应、漕粮水陆转运、市舶商税以及港区货物吞吐量等等。

  解这种应用题,用传统算术也能做到,可若是用“西阳算术”,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考试是有时间限定的,若用珠算,以西阳算术解应用题,可以确保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将题目做完,至于那些只掌握了传统算术及筹算的考生...

  如果足够熟练的话,应该也能到。

  骨仪想到这里,看着《考试大纲》内关于算术的内容,不由得期待起来:算术是科举必考科目,这意味着上榜的考生,不会是读书把脑子都读坏了的书呆子。

  中选后任用,从事军需供应、漕粮转运到修建水利工程以及计算税费,都没有问题,即便日后任上不需要自己来做计算,也不会被胥吏欺瞒。

  更重要的是,算术学得好,能让人思维灵活,锻炼推理能力,明经、史传二科还可以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考试成绩,明算科可不行。

  而西阳算术,对于一个有算术基础的学子而言,其实不难学。

  只要在求学社等学社请了教师,按着教材学习三年,期间勤做习题,就能很快掌握这门算术,至于珠算,同样如此。

  对于那些毫无算术基础的人来说,只要不是愚笨之辈,勤学苦练六年足矣,而且不会和学习经、书、史、传冲突,可以作为调剂穿插着学,让脑袋换换思路。

  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而如今已是明德十二年,朝廷已近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天下学子适应。

  明经、史传、明算三科,涉及到的典籍,都有礼部刊印版,涉及到的教材、习题集、试题集,也都有经过礼部校核后的刊印版。

  相关书籍,早已在天下各地大规模销售,只要有心,就一定能买到或借到,《教学大纲》亦是如此。

  看着一旁案上放着的《教学大纲》(分册),骨仪忽然想起了那一幕。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日,他看见身披铠甲的西阳王,和时为王府佐官的王頍坐在悬瓠城头战棚里,拿着《教学大纲》草稿,激烈讨论着。

  城外,是十余万敌军围城,围得水泄不通。

  悬瓠外无援兵,敌我兵力悬殊,形势岌岌可危,距离解围遥遥无期,而尚在潜邸的天子(时为西阳王),还有心思琢磨《教学大纲》。

  此时此刻,回想起当日情景,让骨仪感慨不已,他觉得天子如此执着,费尽心血浇灌出来的科举幼苗,将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立于天地之间。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