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交和浮桥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原至尊”。

  这样,就巧妙绕过了两国实际地位关系,给双方都留有足够余地以对内进行“解释”。

  其次,周国赐予倭国国王“周委倭国王”金印,实际上是重申了倭国国王的地位、身份,等于说废话,但倭王得到了这枚金印,可以骄傲的向国内臣子宣称,自己的王权获得了“中原至尊”的认可。

  最后,最关键的一点,周国封倭国王子(王太子)厩户为“征夷大将军”,这是最关键的一件事。

  在这个前提下,周国使者到倭国京城,倭王不必亲迎,只需要让身为储君的王子(王太子)代为效劳,叩谢“中原至尊”对自己及大王的封赏。

  如此一来,倭王可以回避,由储君接国书,礼节上的难点就绕过去了。

  征夷大将军一职,是周国所封官职,所以,受封征夷大将军的倭王王子,名义就成了周国臣子,别国储君成了周天子的封臣(名义上),天朝上国就有了面子。

  周国朝廷喉舌可以将其鼓吹为“倭国已臣服皇朝”,而倭国朝廷喉舌同样可以鼓吹“太子得中原至尊看重”,虽然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相对的,倭国王太子得了这个封赏,多了个金光闪闪的大义名分,讨伐起“东夷”(虾夷),多了个冠冕堂皇的由头:不是我们倭国看你不顺眼(想抢你们的地盘),是大周天子看你不顺眼,让我来讨伐你!

  对于国内贵族而言,倭国王太子得中原天子“看重”,被任命为周国大将军,谁要敢不听调遣...

  那就是对抗大周朝廷!(王太子一方的说法)

  对于倭国来说,储君得了中原王朝封赏,即表示中原王朝对储君的认可,这种认可并没有将倭王“矮化”为周国藩王,因为将来太子继位,依旧是尊贵的大王,而大将军一职,自然由新任王太子继承。

  倭国王位变动,不需要向周国朝廷报备、同意,因为倭国不是周国的属国。

  倭国需要报备的,是“征夷大将军”这一职务的变动。

  如此安排,可谓两全其美,反正宇文温没打算和倭国翻脸,礼节上做出些许让步,算不了什么,毕竟周国没有让对方和自己平起平坐。

  可想而知,极力主张两国通好的倭国权臣苏我马子,为倭王讨得“周委倭国王”金印,又为王太子讨得“征夷大将军”封赏,在国内的声望必然大涨。

  宇文温这种扶持别国权臣、影响别国对外政策的做法,王頍深表赞同,他任市舶使期间,对倭国国情比较了解,认为这样处置,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但有一点担心。

  那就是倭国王太子有了“征夷大将军”这个封号,将来以此对付舅公苏我马子,那该怎么办?

  如今的倭国国王是个女人,也就是位女王,为前任倭王王后,是苏我马子的外甥女,而倭国王太子厩户,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