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八章 电驿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磁铁、电池构成的简单电路,就可取代中转接力的收报员了,原理很简单的,对吧?”

  宇文温听到这里,目光一凝,看着三个连在一起的模型,呆了半响。

  陈婤见着宇文温如同入魔一般,目光呆滞,心中有些不安,正要询问,却见宇文温提笔,开始在白纸上画“电路图”。

  画着画着,宇文温把笔一甩,一手扯着头发,一手握拳锤着大腿,低声喊起来:“这么简单的原理,我....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

  专利局,专利展示实验室内,实验桌上,一组代表着两京线的串联电路已经准备就绪。

  桌前,站着身穿便装的宇文温和陈媗,又有林有地及专利局的官员恭候两旁。

  宇文温看向陈媗,给对方以鼓励的笑容,陈媗深吸一口气,开始介绍她要申报的专利:电驿技术。

  驿站传递公文或者消息,如果距离过长,一匹马肯定承受不了,需要接力传递:要么人马皆换,要么换马不换人。

  同理,若把电报线路当做驿路,那么电报线路上各个“中转站”就等同于驿路上的驿站,于是,承载电报信息的电流就是驿使骑乘的马。

  长距离传送公文,一匹马的马力有限,需要在中途驿站更换,同理,长距离传送电报,因为电线存在电阻,会让电流强度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所以,也需要在中途“换电”。

  以两京线为例,虽然从整体来看是一条绵延数百里的长线,但实际上是由一段段“短线”连接而成,这些“短线”都有独立电池组供电的电报线路。

  “短线”之间的连接处,就是“中转站”。

  每个中转站里,有收发员值班,将线路一端(譬如长安)传来的电报记下,再将电报内容往另一端(洛阳)发送,一个个“中转站”的接力,才实现了长安到洛阳的电报通信。

  因为这个缘故,电报的传递速度受到影响,若一个中转站里,收发员需要五分钟进行“中转”,那么沿线中转站累加起来的中转时间就不会短。

  当然,这也比驿使骑马赶路送消息快得多。

  陈媗要申请的专利,是一个由电流而不是人力控制的开关装置,这个开关取代收发员,“自动”对电报进行“中转”,使其能够继续传递下去,不耽误一分一秒。

  其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自带电池的开关、电磁铁电路。

  将该装置接入电报线路,将两端电报线连接后,一旦“上游”电报线路有电信号传来,装置接口处的电磁铁(甲)随之工作,将衔铁(甲)吸住。

  而衔铁(甲)就是装置内部的电路开关,一闭合,就让装置内部电路接通,使得装置出口处的电磁铁(乙)动作,吸住对应衔铁(乙)。

  这个衔铁(乙),对于“下游”电报线路来说,就是个发报电键,于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