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机勃勃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工业和工业制品也是疯狂购买。

  可以说,皇朝使节以及南洋贸易公司为国内带来的贸易订单,足以让中原许多上规模的工场、作坊、种植园吃上好几年。

  两个巨大的市场向皇朝商品打开大门,这种时候国内工场、作坊、种植园的产量越大,赚得就越多,所以许多实业主开始扩大产能,扩招工人。

  到处都在以优厚待遇招人,导致劳动力短缺情况渐渐明显。

  无论男女,都能在各地工场、作坊、种植园找到活干,因为工钱多待遇好(相对而言),加上粮价、布价低,所以一人务工就能养活一家人。

  许多给地主作佃农的百姓,眼见着务工比务农划算许多,纷纷涌向附近商埠“做工”。

  与此同时,因为工场、种植园在增产,需要借钱周转,于是各柜坊的放贷业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归国使节带回来的好消息,宛若春风一般吹过中原大地,吹起了一片生机勃勃。

  广阔的市场,使得实业主们有了增产、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火轮船的不断改良,让身处长江中游等内陆地区的实业主也能参与到海贸中去。

  而随着电报线的通电,身处长安的东主们,可以“居中指挥”,随时和海港以及自家产业进行联系。

  前途和“钱途”一片光明,所有人,都向着美好的明天努力。

  不过,这一切,本来是很难发生的。

  以承天府(黄州和鄂州)为例,如今承天府登记在籍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户,以一户五口计,就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在承天府常住。

  加上在承天府务工的“暂住人口”,过路商旅,承天府的人口超过四百万,这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脱产(脱离农业生产)人口,自己不产出粮食,还要消耗大量粮食。

  光靠承天府的土地,根本就养不活这么多人,若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工、商、矿业又如何繁荣得起来。

  多亏朝廷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汉沔大开发,形成“荆湖足、天下熟”的局面,来自汉沔地区的外销粮,很方便的经由水路运抵承天府,养活了承天府的居民。

  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才撑起了承天府那异常发达的工、商、矿业,没有汉沔大开发这个前提,其他都是妄想。

  汉沔大开发,持续了近二十年,若不是天子极力支持,持续那么多年投入人力物力开发汉沔乃至荆湖地区,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

  不止承天府受益于粮食增产增收,两淮,两湖,河南、江南乃至河北,都因为朝廷坚持不懈的兴修水利、推广铁制工具、推广新式耕作技术,才迎来了粮食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

  粮食供应充足,才能养活更多的脱产人口,让工、商、矿业蓬勃发展,让各地工场、作坊、种植园、港口、商埠忙碌起来。

  这就是吴明感受到的生机勃勃,而他自从结束守丧后,迎来了又一次重任:作为‘河淮线’勘察使,到淮北主持河淮铁路勘察事宜。

  这一去,估计大半年才能回来,一想到司马令姬要留守长安主持家务,不能陪伴身边,吴明就有些内疚,见着时候不早,便去扯司马令姬手中的账簿:

  “莫看了,赶紧睡吧。”

  “哎呀莫闹,妾还要准备资料,明日入宫等皇后垂询。”

  “垂询?是开会吧?”

  “是呀,不开会不行,那么多事情要协调。”

  吴明闻言无语,见着司马令姬要忙的事情还很多,干咳一声:“那,我也来帮忙整理吧。”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