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计策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斟酌之后还是放弃了。

  翻过伏牛山奇袭又如何,除非洛阳隋军是酒囊饭袋,听说周军来了就弃城而逃,这可能么?

  即便是拿下洛阳,隋国只要守住潼关,就能重现当年周国对齐国的态势,双方只能对峙,如果这么耗下去,对宇文氏可是大大不利。

  杨坚几乎杀光了宇文宗室,如今的周国,是丞相尉迟迥控制着,唯一例外的就是山南之地,也就是宇文亮父子三人的地盘。

  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他们不利,尉迟丞相也许没有那个心,但不代表他的儿子以及追随者们没有那个心。

  尉迟迥极有可能如同三国司马懿那般,一世魏臣,终入晋书,老丞相念在舅舅宇文泰的恩情,也许会善待宇文氏,容忍宇文亮父子三人在山南形同割据,可之后呢?

  能接过尉迟迥位置的,大约是其续弦所生之子尉迟惇,这一位年富力强,比宇文亮还要小几岁,大权在握之际,不得不提防重蹈晋王宇文护的覆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即便是周国攻灭了隋国收复关中故地,尉迟氏做大已成定局,所以很大的概率出现改朝换代,到时前朝余孽宇文氏也必然被斩草除根。

  这和杨坚屠杀宇文宗室是一个道理,所以宇文亮父子三人要自救,就得剑走偏锋。

  山南荆州,向北走三鵶路可进攻洛阳,这只是锦上添花,向西北走武关道强攻长安,才是扭转局面的办法,按照宇文温的用词叫做雪中送炭。

  攻打长安,很大概率让隋国脑瘫瞬间崩盘,收复故都的宇文亮占了先机,可以笼络关中门阀、豪强,这些附逆之臣在面对可能要算老账的尉迟氏时,必然团结在宇文亮身边抱团取暖。

  恶自然要除,其他的人就允许戴罪立功,宇文氏可以靠着团结这些人,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制衡尉迟氏,不敢说翻盘,至少避免尉迟氏走出那一步。

  政治讲的就是平衡,若是当年齐王宇文宪在,甚至只要赵王宇文招等人就在长安,杨坚根本就没机会摄政,那些权贵没机会投机,而周国也不会因此内讧爆内战,搞得鸡飞狗跳。

  无论多难,走武关道强攻长安,是五年前就定下的计策,为了这个计策,宇文亮父子三人准备了五年,囤积大量物资。

  武关道很重要,杨坚不可能不重视,沿途关隘重兵把守是必然,而即便突破武关道,在出口处的蓝田也很容易被隋军堵着。

  当然可以寄希望周军冲出武关道时长安震动,杨坚吓破胆不战而逃,但这种情况绝无可能出现,所以被隋军主力堵口是必然。

  这种情况很危险,出现的几率是百分百,届时一旦应对不利,被堵在武关道里的周军进退不得,后勤也支撑不住,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强攻长安必须倾尽全力,要是山南周军主力精锐在此役都损失殆尽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