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八章 谢谢少东家(第八更)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很大的热情,挖完一块又一块,大家热情不减。

  午后,终于八百亩地上的赵家界石都给挖出来了,一块块的界石堆在路边上,凌乱一地。

  接下来,张家就要请石匠采石,制作新的界石,还得刻上张家的标记,记上方位大小等。

  “这地回头要重新规划一下,田间修几条纵横的车道,水渠也要重新规划修理。”

  张超站在田间,手指着那白茫茫的田地道。

  庄头们连忙点头,说着是是是。

  “大家放心,这地以前谁佃的,以后继续归他佃。”

  张超早看到了大家期望的眼神,知道庄户们在想着什么,当下也大声宣布。

  “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我张家原也有五百余亩地,也都是佃出去。佃我家的地,租都是亩收五斗粟一年。固定租子,不再加收其它名目,另外,如果大家愿意帮我照顾喂养牛,那么我还免费让你们用我家牛耕种。”

  田间立马响起成片的称赞之声,大家高声说张家大好人,仁善之家等等。

  也有不少心急的人问什么时候能签约,大家知道张家的佃户都是签了约的,把那些都白纸黑字的写了下来。

  庄户们也想签约,这样更加踏实。

  张超说,“没有问题,咱们一会就签约!”

  “回头这里还要再多打几口井,现在井还是有些不够。”张超跟老庄头道,“咱们不但要多打些井,还要每口井都装上井车。”

  灞上属于台塬地形,地都是旱地,虽然两边都有河流,中间还有一条大沟,但河水离坡有很高的落差,根本浇灌不到。哪怕种的是耐旱的麦子谷子等,但也一样需要水。光靠雨水是不够的,因此历来都是采用打水井的方式,在旱季时提水浇灌。

  最早就是打水井,然后一桶桶的提水,然后用秸槔,就是可以手摇提手的简易架构。到南北朝时,各种水车出现,翻车、筒车、井车等。翻车也有手摇和脚踏式的,主要就是车水。而筒车,就跟摩天轮式的一个大轮,上面有水筒,。

  当然,这些水车主要是放在河边,往不高的河岸上车水。

  在灞上就用不了了,灞上主要是用水井。

  水井取水,便只能用井车。

  井车也是水车一种,但专从水井里提水。有一横一竖两个转轴,下面有一个挂着许多水斗的链,用人力或者畜力拉动时,盛水的水斗就能连续上升,绕过大轮,倾泄于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然后空水斗下降,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井车装置,能大大节省人力,提升效率。加装了井车之后,一口水井能够浇灌的田地数大大增加。

  不过一台井车,成本不低。

  而且装上井车后,水井就不能再直接提水了。一般只有城郊种菜的人才会装这种井车,普通百姓是舍不得也装不起的。

  井车可以以人力推动,也可以用马骡拉动。

  “大家放心,打井和装井车的钱,我们张家负担了,不用大家额外出钱。旱季时用水,也一样不收你们钱。”

  “我张家已经请了石匠、木匠、和打井匠人在我那边地里干活,等他们那边干完,就移到这边来继续干。争取开春后要浇水前,把井和水车都打好。”

  “谢谢少东家。”一番话说的庄户们都齐声感恩戴德!(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