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八百六十二章 学《物理》的章鸿文(二合一)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科举考试的内容涉及到这两门学科,书生们就会主动去学习。而且他们也不必为各级书院培训老师,只要他们宣布这个消息,自然就会有老师出现。

  当时陆九渊等人还将信将疑。不过杜锦宁从来不空口白牙,她说的话都是十分靠谱的。教育部便赶紧请赵晤拟旨公布,要在去年的府试考这两门学科,当时由杜锦宁的印坊印出的《物理》、《化学》顿时被抢购一空,各书院也请到了教这两门课的老师。

  大宋以前虽没有开这两门课,但自古就有天生喜欢研究此类知识的人,这在以前,被统称为格物学。只是这些学科没有系统的理论,这些人都是野路子出身,甚至有些人都没上过学。

  野路子不要紧,没上过学也不要紧,这不是朝庭要考这两门学科了吗?看不懂的学子或是书院的先生,知道有这些人后,必要去请教一番。请教之后自己懂得了,那么这人自然而然就能成为这类学科的老师。

  但杜锦宁自打给赵晤展示了蒸汽动力这后,赵晤就忍受不了这样慢慢培养出来人才——这样从零开始培养,到最后能用上,起码得花费十年功夫,赵晤实在等不得。于是杜锦宁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直接开个恩科,专招这方面的人才。

  去年府试,《物理》、《化学》取“优”的人,今年就可以到京城来,参加恩科考试,朝庭会根据需要录取相应的人数。

  取“优”,至少是百分制里的八十分了。

  这个消息对于某些考生来说,简直是天降鸿福。

  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天赋是有差异的。在古代科举一味偏文的考试制度下,大家对这个没多大的认知。但经历过文理分科的杜锦宁来说,却是再了解不过的了。

  在现代,语文历史地理考不及格,物理化学数学却恨不得次次满分的学生,大有人在。

  而如果这些人生在古代,那真叫生不逢时,任你是爱迪生转世,都不一定能考上秀才。

  杜锦宁这个主意,简直就是拯救这类人。

  现在章鸿文出现在京城,说来考试的,那必是《物理》、《化学》学得极好的了。杜锦宁很为他高兴。

  这毕竟是偏门,比不上正统以会试、殿试晋身的人。杜锦宁问起,章鸿文便有些不好意思:“我想考《物理》,我觉得这门学科很有意思。”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