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0章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弘治四年的时候,统一给几个弟弟举行了冠礼。一次性封了寿王、汝王、泾王、申王以及这位荣王。

  其中,寿王朱祐榰在弘治十一年就藩保宁。

  汝王朱祐梈在弘治十四年就藩卫辉。

  泾王朱祐橓在弘治十五年就藩沂州。

  申王命不好,在弘治十六年薨了。

  眼下就剩个荣王还在京师王府之中。

  按照日子算,荣王今年已经二十二岁。早就到了就藩的年纪,但是从弘治十六年开始,接连碰上庶母充妃去世、弟弟申王去世、仁厚太皇太后也就是周太后去世以及孝宗皇帝驾崩。

  皇家这么多事情,荣王还是做了一些事的。

  有一些祭祀和礼节性的活动,朱厚照凡可以不去的,就下旨让荣王代劳。

  荣王本身也是资质一般的人。

  现在行刺皇帝的事、这个箭簇……实在没道理。

  毕竟就是朱厚照今天死了,那也轮不到他。

  一来他在朝中没什么根基,二来按照辈分,应该是朱厚照的堂兄弟,而不是朱佑樘的堂兄弟来继位。

  即便是朱佑樘的堂兄弟,按照长幼有序的基本原则,荣王之上还有寿王、汝王等一众王爷。

  换句话说,这件事……

  朱厚照心思更加狠厉起来。

  有人在挑拨皇家之事,而从中渔利。

  如果朱厚照真的因为此事下旨将荣王一家下狱,那么好些个王爷都该害怕了。

  “一定有人在暗中计划着什么。”

  这件事,朱厚照找到了执掌南镇抚司的韩子仁。

  因为涉及皇家密事。

  所以刘瑾他都不让靠近,只与韩子仁在亭子里单独对话。

  “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即便那两个人死都不招,也一定要想办法查清楚。挑拨皇家关系,让朕与皇叔这样的至亲相残,其用心歹毒,可见一斑。

  荣王朕是太熟悉了,正德元年、二年,他已两次请旨就藩,朕都因为先帝而缓其行期。他又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做了又怎么会留下这样的箭簇?”

  因为孝宗皇帝喜欢这些弟弟们,其他人都不在的话。朱厚照经常会让荣王去做一些祭祀性的活动,说句肉麻的话,也让荣王时常去看一看孝宗皇帝。

  否则的话,谁去呢?

  他这个皇帝总不可能天天去皇陵。

  “陛下圣明。微臣……微臣有一言,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微臣以为,此事陷害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是外臣还好,只要定了罪,依照大明律处置即可。若真的……真的是皇室之内呢?”

  朱厚照说:“朕也是和你一样的考虑,若真是涉及皇室,还是要谨慎处置。现在朝堂上,所有的火都引向了那个什么复礼派,倒是可以掩人耳目。你执掌南镇抚司,要在暗中摸查此事。

  对了,今年鞑靼还有异动……”

  说到这里,他嘴唇抿了起来,有些话落在心里没有讲。

  是不是内部有什么人啊?

  有外患的时候,趁机在搞什么内乱。

  如此,不得不防。

  韩子仁也能体会到皇帝的意思,“陛下放心,微臣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朱厚照起身负手,其实他也多少习惯了。紫禁城这地方,总是这样惊心动魄。

  “荣王到现在都没入宫,说明他压根不关心朝堂上的事。等他真的知道了……估计要给这些心怀叵测的人,吓个半死。”

  韩子仁说:“陛下没有怀疑他,那也是有惊无险。其实南司也有人在荣王府中。荣王……荣王……胆子是小了点。”

  其实也不是小。

  实在他身世不显赫,排序又不靠前。何必呢?

  “查查安化王。”

  朱厚照记得这家伙,外患内忧不是开玩笑的。他也不去想这帮人是不是怀疑皇帝有未卜先知之能,反正先把问题解决了,这才是要紧的。他们就是怀疑又能怎样,还敢来质问皇帝啊,所以行事干脆些,想到就做不去啰嗦。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