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1章 石塘港的海风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一两年的观察,发现这块平地地势宽广,当中又有一条河流经过,且有不少支流,每年降雨多,天气也热,最是适合种植水稻。

  所以从正德十七年开始,大明便开始鼓励百姓在这里砍林垦荒。这些年下来,大明海军护航商队,深得百姓信任,所以大批闽、粤百姓开始乘船而来,直到现在,仍然有垦荒百亩、一家尽得的好处。”

  载垚点着头,“每户百亩,到如今有多少户了?”

  “回三殿下,一共五千余户。”

  “那么就是五十万亩,三四年的功夫,能得良田五十万亩,看来还真是个好地方。”

  如此一来,石塘港不仅仅是商业的港口,而是背靠着数十万亩良田的商业港口,也难怪一出骚乱,他的父皇马上就派重兵。

  不仅如此,这片平原地区的广大到现在也仅仅是开个头而已,它的潜力,不要说一成,0.5成都还没有达到。

  种田么,大明的百姓最是擅长了。

  农具、种子、种植技术,在朱凤的筹划下,大明是把人才、技术再加物资一整套的搬运过来了,而且赋税更轻。

  因为这个地方雨热充足,每年可以熟三季,像是今年,粮食总产量可以高达700万石。

  原有的那万余海军和三万余百姓,就是吃到肚皮子撑了也吃不完。

  不过这种舒服的日子,是怎么来的?

  第一,占别人家的地。

  第二,低价雇佣当地的劳动力。

  说雇佣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其实就带点压迫。

  但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过来给大明人干活出力,至少不饿肚子,而在别的地方那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不然得话,咱自己的人又得垦荒,又得种地,还一年三熟,一户四五口人,种一百亩地,那是累死也做不到。

  说白了,大明百姓都在这儿当起地主来了,佃户都找得本地人。

  多出来的粮食,一是卖给吕宋国的权贵,二是还要供应石塘港的军粮。

  人少地多、再加差不多免费的劳动力。

  这种贫富差距,也就是当地驻军时刻备战,不然真的出事。

  载垚听完了这些,又到石塘港内的街头去看了看,这里和内地的闹市就没什么区别了,无非就是些,不过倒是能看到不少当地人。

  这些人操着很不熟练的汉话,说起来还有几分滑稽。

  之后他才回到重兵把守的总督府。

  朱凤正在召集将领议事。

  说起来,加上刚到的一万两千人,他现在手底下可用之兵将近两万五,而且都装备精良,其中装配有鲁密二代的士兵共有八千人,这支火器部队,算是他一张王牌。

  而且张经还带来了大量子药,可以说补给也是足够的。

  正常情况下,他的部队还是以冷兵器为主,毕竟这里离中土太远,一旦子药不足,那就危险了。

  不过在当地筹建可以生产的工厂之事他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