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吩咐道:“还有一事,即刻去办,皇城司档案房所存秘档,重新整理一遍,雍熙以来,继续保存,雍熙之前,一应秘档,以及所有涉及已故元勋之记录,全部销毁!”

  这段时间翻阅秘档,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的同时,刘文济内心中也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这些东西,对皇帝而言是把利器,于旁人而言同样如此。

  落到异类手中,若说籍此掀翻统治,不大现实,但引发混乱那是很有可能的,把帝国权贵并且不乏顶级权贵的底裤都给漏出来的东西,既重要,且危险。

  世祖可以毫不顾忌,太宗也能从容掌握,那么他刘文济,在利用的同时,也不得不防备,这种涉及大量权贵的秘档上所蕴藏的重大政治风险。

  因此,在仔细思量之后,刘文济决定,还是要在既有基础上采取些措施,有些东西,实在是涉及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脸面,见不得光的东西,就干脆让其湮灭。

  刘文济虽然才干了不到半年皇帝,但刘文济已然具备一个帝王的资质,就体现在他对皇城、二司的使用上。他防备的,只是威胁皇权、动摇帝国统治的人与事,而不在于核心统治阶级,是否乱政、逾制、违法、害民,这些,只是整饬国家、安抚民心的由头与手段。

  皇城司如此,武德司亦然,而随着皇帝的意志传达下去,两个庞大的帝国特务机构,也将迎来一场变革。端拱皇帝虽然垂手端坐万岁殿中,但他对国家控制能力,却在一些不为外人所知,在一些潜移默化之中,积攒、沉淀,直到扎实。

  “安东.”站在舆图前,刘文济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安东国的位置,嘴里呢喃着。

  大汉的诸多封国中,安东国位置、气候虽然不太好,但绝对是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几乎占据了帝国整个外东北地区。

  如果说过去的安东,只是虚有其表的话,到如今,经过刘煦、刘文渊父子两代四十余年的发展,也已具其实。就像帝国版图上多出来的一颗瘤子,越来越大,越发沉重,也越发累赘。

  在康宗时代,如果有细心关注安东诸事的人,就会发现一点,安东国这个“近在咫尺”的封国,于帝国而言,却是越来越朦胧、模糊。

  这个重新享有“海东盛国”名号的刘汉王国,其身上不知觉间已然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的迷雾,不知其人口,不知其军队,不知其政事,不知其生产。

  而这样的变化,于帝国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征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枢与安东国的交流,也停留在纸面公文上了。

  此番,若非康宗驾崩,安东王刘文渊是绝对不会亲自来京的,至多遇有大事时,派些臣僚,带些礼物,礼节性地进行国事访问。

  “刘文渊”沉思许久,刘文济又喃喃念叨着。

  安东王不安分,这对帝国上层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康宗在位的八年期间,当年率宾事件,就是一个集中体现。

  虽然当年之事,最终以安东国的赔礼服软而告终,在缘安东一线,属于安东国的官、军、商、民也跟着收敛了许多。在鲁王刘暧的主持下,在率兵知府、海东巡检使曾会的执行下,朝廷重新巩固了对率宾府的控制,对安东国出海口的钳制。

  但在刘暧、张齐贤等人相继被排挤出中枢后,对于东北一隅,朝廷又渐渐丧失了关注,安东国势力自然卷土重来,继续侵袭着。

  刘文济此前的心思,多在蛰伏韬晦,对东北的情况,也只有基础的了解,至于更多,只是空白。但此番风波,却让他不得不警醒,倘若京中流言,是安东那边在暗中策动,那么

  往这个方向思考的时候,刘文济目光也不自觉变得锐利起来。

  “来人,传吏部尚书刘继昌!”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