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我心里有数_远东162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印度和河套等地区的秋粮都取得了丰收。

  虽然远东公司的粮食储备逐年增多,早已不再为粮食发愁,但面对各地丰收的景象。远东各地依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今年远东公司增在了在大明北方收拢流民的力度,接收流民创纪录的达到了近四百万,其中二百多万都安置在了印度地区,中南半岛安置了五十余万,吕宋二十万。南洋各岛也安置了三十万,辽东仅安置了不到五十万。

  经过公司几年的努力,大批来自大明北方的流民,被安置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广阔肥沃的土地上。

  这些流民都是几辈子土里刨食的农户出身,一代又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可是日夜的辛勤劳作,一年下来依然填不饱肚子。

  一旦遇到个灾年荒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悲惨的劫难。尤其是崇祯大旱,使得中原北方数省接连七年大旱,无数流民举家逃荒,大批老弱妇孺活活饿死在异乡。

  现在他们被远东带到了异国他乡,在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温暖的气候,还有密集的河网,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庄稼。这样的地方对这些大都生活在中原北方的流民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经过了几个月紧张的冬训,流民被安置在了印度各个地区,远东公司还是以贷款的形式,为他们分了土地住房、种子余粮、耕牛牛车、农具工具和各种必要的生活用品。

  这些曾游离于死亡边缘的流民,也焕发出了无比巨大的精力,天天起早贪黑的扑在自己的土地里。他们都曾经历过崇祯大旱,眼睁睁的看着家人一个个死在自己的眼前,所以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非常珍惜。面对广阔田地里的那一片片金黄,每个新安置的流民,心里都充满了秋收的喜悦。

  今年河套地区也通过各种途径,收拢了三十余万流民,都被安置在河套的黄河两岸。这几年河套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周林的带领下,在黄河两岸挖掘了大批的灌溉沟渠,通过大批的蒸汽抽水设施源源不断的把黄河的河水抽到岸上的农田里。

  以往荒芜的黄河两岸,如今到处都种满了土豆、玉米、大豆和小麦,还有一望无尽的向日葵,尤其是到了秋天这个季节,黄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的迷人。

  放眼望去,一片片青纱帐顺着坡势蜿蜒而上,连绵起伏,辗转盘旋。还有那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就好像大海上连绵起伏的波浪,场景蔚为壮观。

  高建国和李明站在黄河岸边的一处高地,满脸欣慰的看着黄河两岸壮观的景象,心里都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感。

  “河套地区真不愧是塞外的江南啊,这才几年啊,黄河两岸的农业就以及发展到了如此的规模,河套根据地管委会的员工功不可没。”

  高建国说到这里,转身对身后的周林笑着道:“小周,这几年你辛苦了,我们远东公司就需要你这样实干的人才,也需要你们河套这样的领导集体。”

  周林摇了摇头道:“河套发展到今天,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里的条件这么艰苦,若不是大家齐心协力,根本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未完待续。)手机端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