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朝议增兵_季汉当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兵来关中,那么所耗费的钱粮甚大,虽然大多从关东转运,但京兆以及关中本地也需供给,现在百姓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若再增兵,臣怕会激起民变啊。”

  关中经过这么些年的治理,虽然恢复了几分元气,但还是不如关东州郡繁华,是支撑不起近十万大军的长久驻扎的。

  之前,曹魏在关中只布防了万把兵马,除了因为是对季汉的警惕心大为松懈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屯驻大军给关中增加负担。

  见颜斐直言反对,孙资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当即反驳回去:“保卫国家疆土,岂能计较钱粮耗费?”

  又拱手对曹叡说道:“陛下,切不可因小失大,转运军需粮草虽耗费巨大,但我大魏拥数州之地,完全承受得起。诸葛亮的大军就在陇右,旦夕之间就可杀至关中,不可不防。”

  “这......”曹叡沉吟不决,又问向颜斐:“那依颜卿家之意,我大魏该如何应对?”

  颜斐道:“陛下,大将军就在郿城,他乃军中柱石、深明韬略,陛下何不问过大将军之后再做计较?”

  “嗯,此事是得征求大将军的意见。”

  曹叡点了点头,又对刘晔问道:“刘卿以为呢?”

  “陛下,臣也以为应该先问过大将军之后再来决定是否增调援军。”刘晔答道。

  曹叡道:“既如此,就先派人去郿城询问大将军的意见。使者人选,就由中书监安排。”

  “臣遵旨。”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刘放赶紧应道。

  曹叡见该议的也议的差不多了,当即表示退朝:“今天就先议到这儿,众卿散了吧。”说罢,下了御座,往偏殿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群臣大礼拜送魏帝后,各自散去,只有刘晔缓缓放慢脚步,落在众人后面。待众人背影越来越小后,他捋须笑了笑,转身向偏殿走去。

  “陛下,刘侍中求见。”偏殿内,曹叡刚坐下喝了口茶,就有内侍近前禀道。

  曹叡略有惊讶:“哦?不是才散朝吗?”沉吟片刻后,道:“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刘晔进得偏殿,君臣二人叙礼完毕,各自落座。曹叡问道:“刘侍中去而复返必是有妙计来教朕的吧。”

  刘晔笑了笑,拱手回道:“陛下,适才朝上人多眼杂,未防机密外泄,故臣没有多言。特待群臣离去,臣才来偏殿单独面圣,以进心腹之言。”说罢,又微微转头看了看左右两侧。

  曹叡省悟,挥手让内侍宫女皆退到殿外。待殿内只有他与刘晔两个人后,说道:“好了,此时只有你我君臣,可大胆直言。”

  “谢陛下信任。”刘晔拜了一拜,说道:“适才陛下在朝上问计,孙颜二公争论是否增兵,臣以为现下已不必再从关东增调援军,臣想大将军也会是这个回复。”

  “这是为何?”曹叡不解地问道。

  刘晔道:“陛下,虽然五万中军近乎全军覆没,陇右已落于诸葛亮之手,但是蜀军也损失不轻,正如我大魏短期内无力再遣大军上陇一样,蜀军至少半年内是不会大举进犯关中的,故而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行增兵了。”

  “那陇右就真的这样让给蜀贼了?”曹叡道:“朕欲增兵,可不单单是想保住关中,还想再与诸葛亮决个胜负,若不迅速将陇右收复,朕恐天下百姓会轻视大魏,四方逆贼也会趁机作乱啊。”

  虽说他已经接受了长期失去陇右的结果,但心中其实还是有些不甘心,希望刘晔这个智囊之臣能有妙计扭转局势。

  然而刘晔虽为机敏之士,但面对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回天乏术,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力补救。

  “陛下,昔日太祖武皇帝也多历挫折,然终能笑傲群雄、奠基大魏,乃是着眼于全局、立足于长远之故。

  所以,臣也希望陛下能效仿太祖皇帝,暂忍一时之败,休兵养卒,积蓄粮草,待时机一到,反败为胜,获取全功。”

  曹叡道:“卿家之意是?”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