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雍州刺史_季汉当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哼,你小子想得倒是挺好的啊。”诸葛亮眉毛一挑,缓缓地道。

  杨清咧着嘴笑了笑:“嘿嘿。”

  “张伯岐确实是个能吏,调他到陇右倒也合适,只不过......”

  杨清急忙道:“若是因为清和张嶷都是益州人,丞相不好决断,那就当清妄言了。”

  “哼,汝以为吾是那种在意籍贯亲疏的人?汝内举不避亲,吾自是省得。”诸葛亮郑重地说道:“更何况对天水广魏南安三个郡太守的安排,吾本就是打算挑选一个本地人、一个荆州人、一个益州人的,张嶷这个益州人正合吾意。”

  “啊?丞相也是这样想的?”杨清惊道。

  诸葛亮道:“哼,汝三人确实聪明,倒是把我的心思猜了个透。”叹了口气,又道:“朝局如此,吾也不得不平衡朝政啊。”

  杨清默然无语,心想一个团体就算目标再一致,其内部也总是会分出派别的,纵然以诸葛亮这等大才也不可能消弭此事,能做的只有将这种内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又听得诸葛亮说道:“汝举荐的这个张嶷倒是举荐对了,有此人襄助,汝今后在陇右也会轻松许多。”

  “伯岐确实是个好帮手,有他辅佐日后在陇右我......”说到这里,杨清总算反应过来:“啊,丞相您刚刚说什么?我今后在陇右?”

  “是啊。”

  “可是我在陇右干什么,过不了多久大军不就要回汉中去了吗?”

  诸葛亮笑着道:“大军是要返回汉中,不过汝恐怕就不用回了?”

  “这是为何?”杨清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小子不是想提上一两级吗?吾准备上奏天子,表你为雍州刺史,大军走后,陇右就交给你了。”

  杨清震惊道:“这......我做雍州刺史啊?丞相,清适才所言只是玩笑话,只要能兴复汉室,清何谈个人得失?”

  “嗯。”诸葛亮欣慰地说道:“你的品性我早已晓得,雍州刺史一职由你担任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必推辞。”

  听到诸葛亮都这样说了,杨清也不再虚伪地谦让一番,拱手应道:“是,丞相放心,清一定不负丞相之望,替朝廷将陇右看好。”

  “好啊,有君此言,吾就放心了。”

  诸葛亮又道:“张嶷这个人选吾就先同意了,此人是汝一手提拔的,手底下有个使得顺手的老部下对汝在陇右站稳脚跟大有助益。”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廖化这个郡守人选汝觉得合适否?”

  杨清自是觉得合适,廖化不仅才干出众,而且还是他的朋友,有这样的人在手底下任太守,日后他想在陇右推行什么政策就容易多了。

  于是拱手回道:“廖参军文武全才,清又和他在丞相府共过事,彼此之间颇为熟悉,有他襄助清求之不得。”

  “如此就好。”诸葛亮颔首道:“那这两个人就这样定了,至于本地郡守的人选吾还得好好斟酌一番。”

  “是。”

  现在这个班底杨清已经很满意了,一个是他的亲信下属、一个是他的朋友熟人,另一个陇西太守游楚则是他一手收降的,不久前他的后军还收到了游楚送来的五百匹骏马,两人的关系也算是日益密切。

  陇右四郡有三个郡守都与杨清关系亲密,可以说他对陇右的掌控力已经到了极强的地步,只要上任后再好生经营一番,那他在陇右百姓中的威信就彻底建立起来了,这样施起政来就会容易许多。

  “丞相,那我就真的不随大军返回汉中了?”

  想着辛苦经营了两年之久的汉中就要交给别人,杨清一时间还真有些不舍,加之夏侯月还在汉中,他还想回家一趟,故有此问。

  诸葛亮道:“怎么可能?汉中诸事汝还须与接任之人交接清楚,更何况汝想在陇右建功立业也得先回去面圣受封吧。”

  “是,清明白了。”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