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四章 忠义祠堂_季汉当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我等奋战数月终不负先帝之恩、终不负天子之望。

  在此,请诸君举杯为先帝贺、为天子贺。”诸葛亮说到此处已是热泪盈眶,一口气将杯中酒饮尽。

  众人举杯相和,齐声说道:“为先帝贺、为天子贺!”

  待众人喝完这第一杯酒,诸葛亮接着道:“这第二杯酒,是敬那些阵亡的将士们,他们不畏牺牲、舍生取义为汉室兴复抛头颅、洒热血,真不愧是我大汉的好男儿。

  在此,请让我等遥祝他们英灵永存、魂归本乡,领骨肉之蒸尝,受家人之祭祀。”说着,将杯中酒倒在了地上。

  众人听了皆是神情一肃,也跟着诸葛亮将杯中酒撒在地上遥敬阵亡英灵。

  杨清心念一动,拱手对诸葛亮说道:“丞相,清有一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汝何时变得扭捏起来,有什么话尽管说罢。”诸葛亮笑道。

  杨清道:“是。此次北伐没于王事的大小将校不在少数,他们为国捐躯忠义可嘉,清以为可在沔水北岸建一忠义祠,供奉阵亡将士的灵位,使他们的英灵可永被世人祭祀。

  如此一来既可激励三军将士战意士气,亦可昭显国家表彰重义之心,一举数得,不知丞相以为可行否?”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顿觉此事可行,心中颇为意动,暗自寻思:“明之此法可比我当年在南中祭祀两军阴魂还要高明些了,这小子总是有奇思妙想让人吃惊啊。只是为寻常士卒建忠义祠似乎于礼不合,怕是会惹人反对啊。”

  “不可,此事与制不合。祠堂何物?乃是祭祀祖先和先贤之地,岂有将所有阵亡将士都供奉于内的道理?这样做是不符合朝廷礼制的。”诸葛亮尚未说话,长史向朗却立即反对道。

  杨清听了暗骂一声老顽固,正要开口反驳回去,又听得向朗语气一软地说道:“当然明之的提议也有道理,不过国家若是一定要设忠义祠,也应当挑选一二贤臣名将入内供奉,一来符合礼制,二来也能收激励人心之效,这岂不是比将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都塞进去要好?”

  “巨达公此言清不敢苟同,军士们为国尽忠、马革裹尸,焉能不能称呼一声贤人?

  贤与不贤当依个人品行来判断,而不是以地位高低来确定的。董卓、曹操当年皆身居高位,难道他们是汉室的忠贤,而那些为汉室牺牲的小卒反而不是?”杨清反驳道。

  向朗道:“明之,汝此言乃是诡辩,难道高位者只有汉贼就没有忠臣了么?”

  “老头逻辑还蛮清晰的嘛。”

  杨清在心中暗笑了一句,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诡辩之嫌,但辩论不一定要句句都合乎逻辑的,占据辩论的主动权才是关键。

  不过也不能一直用诡辩来阐释自己的观点,那样终归是说服不了诸葛亮这类智谋之士的,杨清觉得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