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入对(一)_季汉当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坚定而清澈,心中已有判断,而杨清也见诸葛亮眼中隐约有期待之意,心中也有所悟。两人俱是聪明之人,不屑做那拐弯抹角之事,片刻之后,诸葛亮放下轻摇的羽扇,直接问道:“听闻明之得大贤传授,所学渊博,不知今日至此有何可教亮的?”

  杨清严肃地回道:“敢问丞相欲问何事?”

  “亮欲剪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完成先帝之遗志,不知明之可有妙策。”

  杨清心下道了声果然,他已猜到诸葛亮会直接询问自己对如何兴复汉室的看法,此问既是考校亦是求策。考校自不用提,而求策则是诸葛亮高尚品格的体现。身为季汉丞相,担负着中兴汉室的重任,虽然他位高权重、智慧过人,但只要他人能拾漏补缺、有所襄助,纵使所问之人乃后辈晚学,他也愿虚心请教,这是一位名相的责任与担当。

  杨清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对道:“当今天下虽是三分,然伪魏独占十之六七、孙吴占去十之二三,而我大汉仅有益州一地,况且当前南中反叛,益州之地尚不得全。而经过荆州、夷陵两场大败后,国力更是大损,故而此真危急存亡之秋也。曹魏已历两世,尽收士族人心,心存汉室之人恐所存无几,土地宽广,人口众多,曹丕虽不如其父但仍称得上是一位明主,又有北地众多智能之士辅佐,因此曹魏不可卒除也。”

  杨清顿了顿,又道:“而东吴不仅已历三世,孙权主政更是已有二十余年,在他的纵横手腕下,东吴已从江东六郡扩张到扬、荆、交三州之地,江东士人已尽服于他。其人虽不擅领兵,但极擅政事,又兼手下名将辈出,故而每逢他人举大军来攻,皆能成功守住基业,如赤壁、夷陵两役,因此东吴亦不可急图。更何况曹魏势大,蜀吴两地联合与之争斗也只是堪堪抵住,所以此时与东吴只能和也。”

  “如明之所言,魏吴两国如此势大,我汉室该如何应对?难道就只能困守蜀地乎?”诸葛亮微笑着轻轻地问道。

  “非也,清以为只要与东吴重修盟好,我汉室未必没有复兴的希望。”杨清也笑道:“与东吴修好之后,我方就可专心对付曹魏一敌也。曹魏虽然州郡广多,但所谓摊子铺的越大面临的危险也越多。曹魏北有鲜卑诸胡侵扰,辽东公孙氏亦是首鼠两端之徒,西边诸羌部落也是时有叛乱,这三方对于曹魏虽不至大患,但若我大汉和东吴从南方大举进攻,纵使他家大业大则也难免会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以至于漏出破绽,到那时兴复的机会就来了。”

  “故而只要我大汉东和孙吴、西结诸羌、南平南中,再内修政理、积蓄粮谷、广揽人才、讲军演武,待战机至时,遣一大将率偏军伪作主力以向关中,丞相身率主力大军以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