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2章 野鸭子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太好。”余桦说。

  “有人专门养野鸭的,要不就送点茨菰或者蒌蒿薹子。”

  有人养野鸭这事于东他们不了解,不过毕飞雨后面提到的两种菜,他们是知道的,因为汪曾棋曾在作品中写到过。

  譬如茨菰,也就是茨菇,汪曾棋就曾为它写过一篇随笔,叫做《咸菜茨菰汤》,讲述了自己对待这道菜的思想变化,从起初的不爱,不想,到后来总会找来吃,其实也是对待家乡的心理变化。

  既然说起茨菇跟蒌蒿薹子,又不得不说另几样野菜,汪先生也写过一篇《故乡的野菜》,其中列举了不少野菜。

  于东大手一挥,说,“既然要带礼物,那就都买上一些,回头我来置办。还有,这次正好去看看莫言,好久没见到他了。”

  余桦跟毕飞雨都点了点头,他们也正想去看看莫言。

  上一次见面,还是燕师大文学交流会,那时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莫言心情不太好,后来听说莫言母亲去世了,他自己跑回家待了好几个月。

  前段时间他在写自己的新书,又是几个月的闭关修行。

  现在新书写完了,莫言也联系了深空公司这边,准备要找出版社。

  “我听说他三个月不到,就写了一部五十万字的小说。”余桦说。

  “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因为母亲去世,才写了这部小说。这么一部长篇,恐怕要耗他不少心神,之前我们都说于东如何如何拼,现在看来还是莫言更拼一些。”毕飞雨笑道。

  余桦摆摆手,“于东耐力强些,这几年写了有两百万字了吧?”

  “应该有吧,没有细数过,大多还是科幻。其实要说快,我看还是北边的一些作家效率高些。”

  于东所说的北边的作家,指的是陕军的一些作家,特别是贾平洼。

  贾平洼长篇倒也不算多,但是中短篇一堆,大大小小的杂志都有发表。

  跟于东他们不一样,贾平洼他们发的杂志很多,像是陕省那边的地方杂志,也能经常看到他们的小说,毕竟发一篇就能拿一篇的钱。

  据说贾平洼每日都写,而且基本上每天都要写几千上万字,效率能顶得上整个“金艺帮”。

  当然,金艺帮拉跨主要还是余桦拖了后腿,这家伙是几个人中最闲的,但是写东西却是最慢的,倒不是他写得慢,主要还是懒。

  平时没事的时候,他要么去找人打牌,要么就在学校乱逛,像个街溜子一样。

  ……

  过了没两天,吴书青那边打电话来说座谈话的时间定在了十一月十一和十二两天。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于东准备在座谈会之前把自己的新书给写完。

  期间汪海临来过好几次,都是为了他那篇小说,看得出来,现在汪海临写小说已经渐渐步入了正轨,而且越写越有干劲。

  这小子还是有才华的,不过性子不稳定,容易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