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上元佳节_穿越之康熙年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下,又转到了一个猜灯谜的摊子前。

  “姑娘猜灯谜吗?猜中了就把这盏花灯送给姑娘!”摊主热络地招呼着。

  “花灯?”若鵷瞧了瞧架子上挂着的花灯,各式的都有,最多的还是莲花灯。

  “拿着花灯,小姐妹俩儿去护城河放花灯许愿。”摊主笑吟吟道。

  “小姐,猜一个吧。”杜鹃拉着若鵷的衣袖,有些兴奋。

  “好啊,你看中了哪盏?”杜鹃平日里总是守着规矩,也总是照顾自己,难得她今天像个小姑娘似的想要盏花灯,若鵷很是乐意。

  最终杜鹃挑中了一盏素白的花灯,虽说叫花灯,上头却画着翠竹。

  “你喜欢竹子?”

  杜鹃轻轻“嗯”了一声,不知是不是花灯映的,脸上红晕更深了。

  “酒醉刘伶。”若鵷轻声念着谜面。

  “小姐,这是什么意思?”杜鹃虽懂汉文,却只限于认得字,再深一些,她则不大明白。

  “酒醉刘伶……这刘伶是个人名,乃东晋‘竹林七贤’之一,以饮酒而闻名天下。传说,他有一次经过杜康开的酒店,见酒店外头的对联写着,‘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不禁大笑,觉得店家是在吹牛,因而进得店中。三杯酒下肚,他竟真的醉倒了,跌跌撞撞回得家中,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去刘伶家讨酒钱,却被告知,刘伶已去世三年,刘伶之妻更是要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说,刘伶只是醉酒而已。众人将刘伶的棺材打开,只见刘伶渐渐苏醒,没事儿人一样伸了伸胳膊,打了个哈欠,口里还有浓浓的酒香,直道好香的酒。自此,民间便有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美谈。”若鵷用着通俗易懂的话将给杜鹃听。

  “那,小姐可猜到这谜底是什么了吗?”杜鹃的样子有些紧张。

  冲杜鹃笑了笑,若鵷道:“要不是为了你,我才不拿自己的狗爬字来大街上丢人呢!”说着,若鵷在摊主备好的宣纸上写下了五个字——“对棋陪谢傅”。

  “谜面才四个字,小姐你怎么写了五个字?”杜鹃指出最直观的不同。

  “这个谜面,是求凰格,谜面的文意要同谜底对仗,讲究平仄,中间还要有连字,所以谜底才会比谜面字数多。”若鵷耐心解释着。

  杜鹃点点头,似懂非懂道:“小姐,你的谜底是个句子?”

  “这是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别房太尉墓》里头的一句。”若鵷笑着同杜鹃解释着,又回头将宣纸递给摊主,轻声道,“您瞧瞧,我答的可对?”

  摊主竖着大拇指,叹道:“姑娘好才情,这花灯在这挂了一晚上了也没人给对走。”一边说着,摊主将竹灯摘了下来,取下灯下头的灯谜,和若鵷的谜底一同挂在空架上,将竹灯递给了若鵷。

  若鵷又随便挑了盏荷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