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92章 强化队伍_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人总是认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家里必须储备一些粮食。全世界鲜有民族像中国这般,对粮食储备有着强烈执念。

  或许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持续了长达三千年的小农经济使然,虽然国家有着大量粮仓,每一户自耕农也有私人粮仓。家庭粮仓使得人们对抗灾荒的能力,强于其他民族。

  苏联则不然。农奴制被取缔,沙皇寄希望于新生的大量自耕农中的富农,成为皇权拥趸。奈何改革反倒成了新一轮搜刮民脂民膏的盛宴,当列宁回到沙俄,很快的,一切都变了。

  苏联不存在自耕农,集体农庄的人民仓库负责储备全体庄员的粮食。至于城市居民,他们都是无产者,只能用卢布购买商品粮。

  战争爆发了,农庄仓库的存粮十之八九为军队征用,农民每天的平均口粮还不足五百克土豆。城市居民好一点,每天的伙食配给,最好的也不过是的七百克黑面包。

  若问苏联的粮食哪里最多,莫过于一个个食品仓库。谁是粮食的主要消耗者?是前线军人。

  东线战壕中的六百万张嗷嗷待哺的嘴,他们每天需要四千大卡的热量以应对战争。很遗憾,在美国的大量spam罐头运抵前的最后关头,大家还得老实的啃土豆。

  杨明志曾担心大市场里没什么靠谱的东西了,今日一看,情况还不太糟。

  随着枪声被宣布为“一场士兵走火的误会”,市场中各类国营商店再度开门,营业活动似乎未被打扰。

  杨明志身着淑巴大衣,头顶前进帽。杨桃也做了一番打扮,甚至还戴上头巾,她捂得有些严实,乍一看就是个年轻姑娘。

  四人中只有格里申科少尉依旧穿着内务部的制服,待车子停到目标商店,他就待在车边抽着烟静静等候,以免再闹出误会。

  在大市场,杨明志干脆买了二十公斤土豆,并支付了六百卢布。它们被麻绳网兜装着,商店工作人员高高兴兴的将其抬出门口,待其看到少尉的那顶蓝帽子,脸色瞬间严肃。

  是啊,杨明志向保持低调,有车在手,再多的掩饰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十公斤土豆还有三公斤的燕麦,黑麦就只买了一公斤,仅此三项就花费了一千卢布。

  光有主食没有蔬菜可是不行,站在商店内空荡荡的货架,杨明志感受到的是一种熟悉与陌生。商店并非连根葱都没有,歪好有几个卖相很糟糕的西红柿。它们都有些干瘪,明显是许久无人问津了。按理说这等最糟糕的蔬菜可能还不到十个戈比,工作人员却态度强硬的表示,无论品相如何,每公斤也是二十卢布。

  也罢,不管在哪个时代,俄国的新鲜蔬菜都是昂贵的。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地方太冷了,大棚种植技术尚未发展,他们只能渴望俄国的冬将军温柔一些,以令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