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47章 要啥自行车呀_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想到自行车,吉尔就想到老爹的话,所谓“啥自行车啊?给你的旧车子又不是坏了”。

  “唉,虽然我家不缺钱,不可否认现在的自行车涨价非常严重。我就是有意换新车子,我父亲也是一口回绝的。”

  “他是一位节俭的布尔什维克。”娜塔莎顺着说。

  “作为布尔什维克,节俭是美德,但是我们都是希望生活越来越好的。我不得不说,现在买一辆新自行车真的要破费一番。”

  “是。今天去靶场的时候,我听那两个女部员说了,我们提到了自行车,她们都说自己家买不起。”

  吉尔叹一口气:“或许,战争爆发前她们也是买得起的。现在,它是真的昂贵。”

  “昂贵?!”

  “至少五百卢布!娜塔莎你能相信吗?一年多前,它只有五十卢布,因为战争它居然涨价十倍!”

  “我懂得,现在国营商店的大部分东西都涨价严重,尤其是面粉。”

  “唉,只有战争结束了,我们才能恢复顿顿都有面包的美好时代。”

  对于吉尔一家,他们当然是顿顿都能吃面包。但是对于娜塔莎,现在每日啃土豆的生活并不算是艰难。

  她的故乡在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州,偌大的区域人口还不如现在的彼尔姆市区人口多。

  那里的土地有着大面积的荒野和森林,大量的耕地亟待开发。然而长久的历史上,白俄罗斯总是纷争的焦点地区,因此,当地的民众更乐意种植生长时间短、不需细心打理又高产的土豆。戈梅利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和黑麦,也是苏联稳定局势后开始的。

  就是和平时期,娜塔莎也并不能顿顿吃面包。即便他到了莫济里中学吃上免费的午餐,每周至少有一半时间还是啃土豆。

  顿顿吃面包?那真是幸福!如果战争胜利后,自己能顿顿吃面包,胜利还是早点来吧!

  “至少作为学生,我们是幸运的。”吉尔欣慰的说,“国家不会饿着她的孩子们。”

  “但是,自行车还是涨价十倍。”娜塔莎调侃。

  “是啊。战前它就是昂贵的,最好的牌子是友谊牌,我想你肯定知道。”

  “是,我知道。”

  所谓苏联的友谊牌自行车,生产这款车子的工厂就在俄罗斯的奔萨市,她是距离当今苏联的战时首都古比雪夫仅有三百公里的工业城市。

  早在沙俄时期,奔萨市自行车厂就建立了,自苏俄成立后,工厂的产能逐年递增,相当多的军用自行车就是出自该厂之手。遂到了1933年,工厂增加了一个“伏龙芝”的荣誉头衔,工厂的缩写也变成了“ЗИФ”,其中最好的就是友谊牌。

  苏联国境内有二十年没有爆发战争,长久的和平时期使得许多工厂有足够时间和能力生产足够数量的商品,竭尽所能的运抵全联盟的主要城市的各色国营商店内。

  自行车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